本报讯 (记者胡德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李劲松研究组新近建立了一种高效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研究系统,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细胞研究》杂志作了在线报道。专家认为,该方法的建立为体细胞重编程的研究提供了一条简单、高效的途径。
据介绍,体细胞重编程指的是分化的体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被逆转后恢复到全能性状态,或者形成胚胎干细胞系,或者进一步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的过程。目前能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方法主要有核移植、细胞融合及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然而,这些方法的效率都非常低,大大地限制了对重编程机制的研究。而在核移植、细胞融合及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中,母源因子、干细胞的核因子和转录因子分别起到了重编程体细胞的作用。
李劲松研究组在研究中,将母源因子、干细胞的核因子和转录因子这3种重编程因子结合到一种方法中,大大地促进了体细胞重编程的效率。科研人员将体细胞的核注入未去核的卵母细胞中,经过激活、体外培养等过程,最后有30%的重构卵能形成胚胎干细胞系,即平均每3个卵母细胞能够成功诱导一个个体细胞发生重编程,这远远高于平均每10个去核卵母细胞诱导一个体细胞重编程为胚胎干细胞的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母源因子、孤雌发育胚胎的核因子以及孤雌发育胚胎中的Oct4等转录因子的表达,都对体细胞的核产生重编程的作用。
科研人员将建立的胚胎干细胞系注入具有免疫能力的B6D2F1小鼠体内,发现所有的细胞系都能够形成畸胎瘤,证明通过这种新的重编程方法建立的胚胎干细胞系都具有组织相容性,这为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细胞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