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天舒 通讯员高 健)5月26日,由中国科协和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共同推荐的一项中医研究成果指出,针刺足三里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在众多穴位中,足三里穴是最常用的治疗穴位之一。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针刺足三里穴位对机体胃肠道相关功能有影响,能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和胃健脾,但为何能对机体起到积极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虹医师等研究人员,将16名志愿者分为真穴组和假穴组。前者针刺右侧足三里穴,假穴组选取足三里外同一水平的2厘米~3厘米处进行针刺。针刺前5分钟及电针刺激停止后5分钟、15分钟、25分钟、30分钟,分5次采集受试者外周血,检测胃黏膜相关指标(胃泌素、内皮素等);针刺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发现,真穴组电针针刺停止后,内皮素、胃泌素含量明显降低,而假穴组没有明显差异。研究发现,针刺足三里穴不同时间段激活的脑功能区基本相同,激活的强度在针刺停止25分钟时最为强烈。
研究人员指出,针刺足三里穴能有效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针刺信息传导,激活与机体胃肠功能相关的脑区,通过下行神经作用于靶器官,增加胃黏膜保护因子的含量,从而达到调节机体胃肠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