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严少卫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研究员刘建勋近年来提出“疾病动物模型拟临床研究”概念,并对其可能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评述。这项研究获得200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据研究人员介绍,以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通常是借助现代医学理论支持,观察疾病在形成过程中证的演变过程及疾病模型成立后表现的中医证型,进而确定某一特定的证候模型。但这些模型复制方法均与特异的、单一的病理变化相关联,只能反映临床病例的某一方面,多无明显临床病因学基础,因而出现的病理状态很难等同于中医特定的证候。
刘建勋认为,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将是证候动物模型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中医证候模型拟临床研究,是指采取系统全面的动物临床研究模式,以最大可能模拟中医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使模型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最大可能地符合临床病理生理过程。从临床出发,选择临床适应的疾病模型,采用临床试验的方法筛选疾病模型研究的特异性指标,用这种评价方式对病症结合的疾病模型进行研究。其可搭建真正符合中医药作用特点的评价体系和平台,推进我国自主创新中药的发展。
刘建勋说,中医临床最鲜明的特点是辨证论治,强调疾病的动态变化。中医证候只有在疾病状态下才能够被放大,也才能更清晰地观察研究。因此,在中医病证理论指导下,深化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可以使许多模糊复杂的因素变得相对清晰,且易于控制,符合中医临床实际。通过引入中医证候模型拟临床研究,可以临床为基础,首先筛选模拟研究的病机特异性指标,使得出的病证结合模型生物学参数有理有据。另一方面,利用已制备完善的动物模型进行药物治疗干预或对中药新药进行评价时,也可借鉴这些特异性指标。
如何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拟临床研究?2005年,刘建勋等人提出这一概念后,对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拟临床研究。他们以冠心病为切入点,通过血瘀证文献的回顾性研究,将中医证候表现与实验客观指标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缩小了模型动物的客观表现与血瘀证实际临床表现的差距,从而保证了冠心病证候动物模型的客观性及与临床的相关性。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研究员刘建勋近年来提出“疾病动物模型拟临床研究”概念,并对其可能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评述。这项研究获得200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据研究人员介绍,以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通常是借助现代医学理论支持,观察疾病在形成过程中证的演变过程及疾病模型成立后表现的中医证型,进而确定某一特定的证候模型。但这些模型复制方法均与特异的、单一的病理变化相关联,只能反映临床病例的某一方面,多无明显临床病因学基础,因而出现的病理状态很难等同于中医特定的证候。
刘建勋认为,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将是证候动物模型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中医证候模型拟临床研究,是指采取系统全面的动物临床研究模式,以最大可能模拟中医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使模型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最大可能地符合临床病理生理过程。从临床出发,选择临床适应的疾病模型,采用临床试验的方法筛选疾病模型研究的特异性指标,用这种评价方式对病症结合的疾病模型进行研究。其可搭建真正符合中医药作用特点的评价体系和平台,推进我国自主创新中药的发展。
刘建勋说,中医临床最鲜明的特点是辨证论治,强调疾病的动态变化。中医证候只有在疾病状态下才能够被放大,也才能更清晰地观察研究。因此,在中医病证理论指导下,深化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可以使许多模糊复杂的因素变得相对清晰,且易于控制,符合中医临床实际。通过引入中医证候模型拟临床研究,可以临床为基础,首先筛选模拟研究的病机特异性指标,使得出的病证结合模型生物学参数有理有据。另一方面,利用已制备完善的动物模型进行药物治疗干预或对中药新药进行评价时,也可借鉴这些特异性指标。
如何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拟临床研究?2005年,刘建勋等人提出这一概念后,对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拟临床研究。他们以冠心病为切入点,通过血瘀证文献的回顾性研究,将中医证候表现与实验客观指标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缩小了模型动物的客观表现与血瘀证实际临床表现的差距,从而保证了冠心病证候动物模型的客观性及与临床的相关性。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