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天舒 通讯员高 健)耐药是导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3月25日,由中国科协和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共同推荐的《中华医学杂志》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艾滋病患者耐药基因突变,主要是针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或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而产生的,而对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性还较少见,因此建议多考虑选用蛋白酶抑制剂,从而达到更好的病毒抑制效果。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是目前降低艾滋病患者病死率、延长生存期的有效办法,即“鸡尾酒”疗法,是由3类药物组成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蛋白酶抑制剂。临床上通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包括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或者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耐药是对患者主要的威胁。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王辉医师等研究人员,收集了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该院接受HAART治疗失败的41名艾滋病患者血浆。这些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9个月~56个月不等。研究者对这些患者血浆进行了分子生物学分析,最终有38人获得了基因测序。
研究人员发现,所有治疗失败患者都出现了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奈韦拉平或依非韦伦的高中度耐药;对临床上常用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啶、拉米夫叮、司他夫叮和去羟肌苷耐药超过50%,耐药程度为中高度;仅发现极少数治疗失败患者对蛋白酶抑制剂的高中度耐药;司他夫叮+去羟肌苷+奈韦拉平治疗方案是最常见出现耐药的治疗组合;病毒耐药变异往往发生在抗病毒治疗后的2年~3年;对从未接触的抗病毒药物也产生交叉耐药现象。
研究人员指出,艾滋病耐药变异株的出现,是艾滋病患者临床上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引起耐药突变主要是针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或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耐药,而对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在临床上尚比较少见,建议更换治疗组合时多考虑选用含有增强作用的蛋白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