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仁济医院相关技术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效果
本报讯 (记者胡德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江基尧领衔的课题组历时10年,完成的题为《低温脑保护技术及关键机制》的研究,显著改善了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效果,其中的长时程亚低温技术已被列入2007年美国《重型颅脑创伤救治指南》(第3版)。该研究日前获200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缺血性中风等严重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和严重创伤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继发性脑细胞损害。而低温脑保护技术一直是临床常用的脑保护方法之一。尽管临床医师通常采用轻中度低温(30℃~35℃)治疗脑缺血缺氧和颅脑创伤病人,但仍缺乏轻中度低温治疗严重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和严重创伤性脑损伤病人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由于全身深低温容易导致心、肝、肾和血液系统等出现严重并发症,江基尧等认为采用选择性脑深低温技术可提供相同的脑保护效果,还能避免全身深低温导致的全身脏器严重并发症。
江基尧等科研人员从1999年起,围绕不同程度低温和不同时程低温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和外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系列研究。课题组在国际上首先采用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技术,探索对灵长类动物猴脑血流阻断的治疗保护作用。研究证实,选择性脑超深低温(16℃,60分钟)对严重脑缺血缺氧有显著治疗保护作用,但有效治疗时间窗仅为10分钟。于是,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深低温脑复苏有效时间窗为10分钟。同时,采用差异基因组学和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深低温具有调节脑血流阻断后脑组织差异基因和差异蛋白质表达的作用。
在临床方面,课题组创新性提出了长时程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概念、指征和禁忌症,明确了亚低温治疗指征、时程和复温速度,建立了一整套安全有效的临床亚低温治疗方法(冰毯、肌松冬眠合剂、呼吸机辅助通气)。研究发现,长时程亚低温治疗能显著提高重型颅脑创伤颅高压病人的疗效,还具有改善脑损伤后脑组织能量代谢、减少乳酸堆积和酸中毒、调节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