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学前沿 » 正文

微小RNA揭开心律失常之谜的金钥匙

发布时间: 2020-05-02 07:38:16      来源:http://健康报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本报记者衣晓峰聂松义通讯员陈英云   开篇语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而当我们有机会面对医学领域的医学大家时,才发现这句话真是回味无穷。这些名专家之所以能够在医学这样一个人才济济

本报记者 衣晓峰 聂松义 通讯员 陈英云 
 
  开篇语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而当我们有机会面对医学领域的医学大家时,才发现这句话真是回味无穷。这些名专家之所以能够在医学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领域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他们都具有出众的智慧。他们或是有独特的研究思路,或是有超前的创新思维,或是有敏锐的学术嗅觉,或是有宽广的科研视野……为此,新年伊始,我们推出了“学术会客厅”栏目,希望可以在这里和您一起倾听并分享这些智者在科研、临床中的思索与故事。

  

  本期嘉宾: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  杨宝峰


  自“现身”之初,微小RNA一直颇受肿瘤领域研究者的青睐。因而,当杨宝峰教授从崭新的角度揭示了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时,着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近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杨教授,请他为我们细细解读微小RNA的重要研究价值。

  在新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杨宝峰教授诸多研究成果中,有关微小RNA(miRNA)与心源性猝死之间关系的课题,曾被国际著名的学术杂志《自然·医学》、《心血管研究》所刊用,并被《自然·医学》评为“2007年世界十大生命科技进展”之一,同时入选当年“离子通道领域100篇最具影响力文章”。

  身手不凡的微小核苷酸

  记者(以下简称记):微小RNA是什么?为什么国内外学者都将探求的目光瞄向它?

  杨宝峰(以下简称杨):微小RNA是RNA的一种,广泛分布在我们的人体内。与我们熟知的信使RNA相比,它的体积要小许多,只有18~26个核苷酸组成,被称为微小核苷酸。它不会被翻译成蛋白质,因此是非编码小分子RNA。虽然微小RNA体积很小,但在人体内却发挥着强大的调节作用。它通过某种特殊的翻译过程,直接或间接地干预靶蛋白表达,影响机体功能活动。

  众所周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肿瘤等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虽然人们对其发生的奥秘进行了艰苦探索,但迄今为止对其确切机制仍未明了,药物治疗效果亦不理想。而微小RNA的发现则为攻克这些恶性疾病带来了愿景。

  记:到目前为止,国外同道围绕微小RNA比较著名的研究有什么?结论怎么样?

  杨:现在围绕微小RNA的研究非常多,涵盖多个领域,如心血管、肿瘤等学科,可以用近年来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几个研究为例。

  Chen JF 等人观察了miR-1和miR-133在肌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miR-1促进肌原细胞分化,而miR-133可刺激肌原细胞增殖。这说明两者在骨骼肌和心肌表达的时向性和数量对于骨骼肌、心肌的发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Van Rooij E 等人发现,在应激状态或受甲状腺激素T3刺激时,心肌发生纤维化和肥大反应。但将miR-208敲除后,小鼠心肌在应激状态下却不发生肥大和纤维化。这表明miR-208在心肌肥厚、纤维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Johnson等人提出let-7家族调节人类重要的致癌基因RAS。在肺癌患者中let-7家族通过调节RAS基因的活性,可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

  为心律失常“推波助澜”

  记:您的研究有哪些突破点?为什么引起了那么高的关注,以致《自然》和《科学》都争相引述?

  杨:由于致病机理不清,预防和治疗恶性心律失常以及由此导致的心源性猝死,一直被国际医学界视为世界性难题。在早期了解到微小RNA的调控作用后,我们就将研究目标锁定于此,并最终幸运地发现了微小RNA的确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靶点,为今后抗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及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们研究了miR-1、 miR-133、 miR-590、 miR-328等多种微小RNA在室性心律失常或房颤发生发展中起到的调节作用。例如,大鼠在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时,miR-1显著增高,在心衰和冠心病患者中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将miR-1注入大鼠心肌则心律失常明显加重,给予反义寡核苷酸后,可显著对抗miR-1所诱发的心律失常。其他的微小RNA则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心律失常的发生,如miR-133、miR-590影响纤维化而致心律失常。因此,微小RNA有望成为调控心律失常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关键靶点。此外,在HIV的复制过程中,发现了微小RNA的“身影”,这也为艾滋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有望成为急性心梗新标志物

  记:在取得这一重大突破后,您的结论后来是否又得到了不同角度的验证呢?

  杨:是的,我们课题组从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原理方面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临床上对于缺血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疗效的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与下调miR-1有关。丹参酮IIA是传统丹参的有效成分,长期使用具有抗缺血性心律失常和抑制心源性猝死的作用,这与丹参酮IIA通过抑制血清反应因子预防miR-1上调有关。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则不能下调miR-1表达,而是进一步抑制IK1/Kir2.1(一种钾离子通道)。这些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微小RNA是一个潜在的防治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新靶点。

  此外,我们还发现,微小RNA与房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下调miR-133和miR-590的表达,进而影响靶蛋白的表达,从而使心房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含量增加,诱发心房结构重构。这说明,微小RNA在尼古丁导致的心房纤维化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必要的“调节者”。德国著名科学家Goette A认为,该科研结果提出了防治心房重构的新策略,将激发和推动人们对这个非常有趣、创新领域的进一步探究。

  还有一个比较令人振奋的发现,就是循环中miR-1说不定会成为一种新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志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miR-1水平显著高于非急性心肌梗死者,出院后其miR-1水平又下降到正常范围内。循环中miR-1的增加,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急性心肌梗死的既定生物标志物没有瓜葛,但与患者的QRS波有关。这一发现促使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记: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围绕微小RNA人们还会做哪些探索?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杨:接下来,我们将以发现的致病微小RNA为靶点,研发新的治疗药物。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将遇到很多的问题。例如,如果将人工合成的miR-1的抑制剂输入人体,如何让其选择性地“瞄准”心脏?如何使其进入心肌细胞内拮抗内源性升高的miR-1?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难题。

  链 接  

  国外同行评论

  《自然·医学》刊发杨宝峰教授的原创性成果时,同期刊登了两位国际著名心脏生理学家联名撰写的评论文章。他们认为:杨教授的科研结果显示,心肌梗死病人心脏miR-1上调,miR-1参与了心脏电重构和心律失常的发生。这些发现为防治心源性猝死带来了希望,即心肌梗死后抑制miR-1将能减少猝死几率,而猝死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病人最常见的后果。这项研究工作,为破解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分子信号通路迈出了令人兴奋的一步。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