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学前沿 » 正文

颌内动脉:颅内动脉搭桥新选择

发布时间: 2020-05-02 10:29:35      来源:http://健康报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三系副主任石祥恩教授   颅内搭桥一度被“叫停”   对于颅内局部严重缺血患者,内科治疗方法往往难有明显效果,因而像心脏搭桥手术那样,借一根外来血管将堵塞部位接通,将新鲜的血液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三系副主任 石祥恩教授 
 
  颅内搭桥一度被“叫停”

  对于颅内局部严重缺血患者,内科治疗方法往往难有明显效果,因而像心脏搭桥手术那样,借一根外来血管将堵塞部位接通,将新鲜的血液引入缺血区域的手术,一直以来就是神经外科医生不懈探索的方向之一。

  早在1967年,瑞典神经外科学者Yasargil M.G.首先成功尝试用头皮下的颞浅动脉与闭塞的脑血管搭桥手术,曾被广泛应用治疗脑梗死的患者。然而,由于搭桥血管较细,引入到脑的血流往往是杯水车薪,搭桥手术后不仅血管通畅率低,而且易再次发生梗阻。最终,经过近20年的临床观察,这一脑血管搭桥方法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学界广泛否定,绝大多数临床医生将其放弃。

  新思路重燃“搭桥”希望

  近些年,伴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对颅内外解剖的深入了解,有国内外学者开始探索用较高流量的脑血管搭桥方法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的新搭桥方式——用桡动脉经颌内动脉至大脑中动脉主干搭桥,与传统手术相比,属于较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血流量:40~70ml/min),能够更好地增加脑供血流量,解决以往颞浅动脉搭桥术及大脑中动脉末端搭桥术(血流量:10~15ml/min)血流量不足、血管开通率低的问题。同时,减少了用桡动脉经颈外动脉至大脑中动脉主干搭桥的距离(18~20cm),缩短了所需移植血管的长度(颌内动脉至大脑中动脉距离5~7cm)。从而大大改善了移植血管到脑组织缺血区的血流,最大限度保证了搭桥手术的供血功能。目前,已有一些国内外学者做过颌内动脉的解剖学研究,但尚未有临床治疗报告。

  初次尝试获得成功

  近日,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我们成功完成了一例用桡动脉移植颌内动脉至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患者为36岁男性,患有偏瘫和失语2月余。经MRI检查发现左侧基底节区梗死灶,MRA和血管造影(DSA)检查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M1段)闭塞。在周密的术前准备后,行桡动脉移植颌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手术后患者恢复十分满意,左侧颈外动脉造影见颌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血管血流通畅,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供血充分,脑血流明显改善。手术1周后,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颌内动脉行走于上颜面部,并与颜面部神经、咬肌神经、颞肌、咬肌等重要结构紧密相邻,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患者容貌,发生面瘫,影响咬肌功能出现咀嚼无力。同时,手术要有深部血管吻合技术和颅面及颞下窝颅底外科的手术经验,对手术医生要求较为苛刻。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