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学前沿 » 正文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肌灌注评价有新标准

发布时间: 2020-05-02 15:55:49      来源:http://健康报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本报讯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历时8年完成的课题《冠心病再血管化后心肌灌注的评价与临床应用》,首次确立了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的最佳时间点,并首创经冠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技术来评

  本报讯 (记者熊学莉  通讯员吴刘佳)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历时8年完成的课题《冠心病再血管化后心肌灌注的评价与临床应用》,首次确立了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的最佳时间点,并首创经冠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技术来评价最佳灌注充足水平。日前,这一研究成果荣获军队医疗成果奖一等奖。

  我国每年死于冠心病的人数超过100万,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内科治疗冠心病的主流手段之一。既往评价介入治疗成功的标准有两种。一是冠脉造影显示病变大血管开通后达到TIMI3级血流。但冠脉大血管开通后30%患者的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1年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1%,5年生存率仅为72%。另一介入治疗成功评价标准就是心肌微循环充分灌注。但当前仍缺乏准确评价心肌微循环充分灌注的方法和规范。

  由新桥医院心内科主任黄岚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率先对既往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肌微循环灌注评价效果进行系列研究,首次将冠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判定心肌微循环灌注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步进行,一边手术一边即可判断灌注水平。课题还建立了该技术的视觉评分定性方法及计算机软件图像处理定量标准,确立该技术是评价介入治疗手术后心肌灌注水平的最佳方法,且操作安全可靠。

  据悉,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现已为1116名冠心病患者利用冠脉超声新技术,并按照规范后的新标准判断冠心病是否成功治愈。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新标准后,介入治疗后微循环灌注不足患者的比例降低15%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射血分数(EF值)由51.2%提高至63.8% ,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由14.5%降至6.3%,介入治疗后患者生存率由72%提高至85%。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