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衣晓峰)吸烟多、平地跌倒次数增多、低体重、年龄大、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是导致北方寒冷地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5个主要危险因素。最近完成的一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课题,首次对北方寒冷地区人群的腰椎、股骨颈和桡骨远端3个部位的骨密度进行了测定,确定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同时对其危险因素及发生顺位进行了排序。该研究日前获得2009年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骨折目前已成为中老年人临床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学者普遍认为,基因对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起决定性作用,人群骨量差别有80%归于遗传因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阈值与危险因素又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
课题承担者、哈医大附属第二医院风湿病与老年病科教授聂英坤、朱秀英、姜礼红等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技术,详细探讨了维生素D受体(VDR)和雌激素受体基因在黑龙江省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中的分布特点,分析了骨钙素、骨磷等骨代谢重要指标与骨密度的关系。研究显示,该省汉族人群的VDR基因分布是以Bb、bb基因型为主,所测得的腰椎、股骨颈、桡骨远端3个部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分别为每立方厘米0.714千克、0.570千克、0.267千克。
课题组通过测定以上3个部位的骨密度阈值,同时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得出了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其顺位结果依次为:吸烟多、平地跌倒次数增多、低体重、年龄大、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其中,吸烟是引起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最危险因素,而相关保护因素为体重指数大、服用钙制剂、饮用牛奶、摄入维生素D。
骨折目前已成为中老年人临床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学者普遍认为,基因对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起决定性作用,人群骨量差别有80%归于遗传因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阈值与危险因素又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
课题承担者、哈医大附属第二医院风湿病与老年病科教授聂英坤、朱秀英、姜礼红等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技术,详细探讨了维生素D受体(VDR)和雌激素受体基因在黑龙江省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中的分布特点,分析了骨钙素、骨磷等骨代谢重要指标与骨密度的关系。研究显示,该省汉族人群的VDR基因分布是以Bb、bb基因型为主,所测得的腰椎、股骨颈、桡骨远端3个部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分别为每立方厘米0.714千克、0.570千克、0.267千克。
课题组通过测定以上3个部位的骨密度阈值,同时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得出了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其顺位结果依次为:吸烟多、平地跌倒次数增多、低体重、年龄大、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其中,吸烟是引起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最危险因素,而相关保护因素为体重指数大、服用钙制剂、饮用牛奶、摄入维生素D。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