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DC辐射安全所研究员 陈兴安
最近,国外期刊刊载一则消息:在美国国立阿贡实验室环境研究部,目前还保存着体积达到0.57立方米的科研原始资料。这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这些资料来自美国学者从1935年率先开展的“工业暴露于钍的健康效应”科研工作。这项长达50年的研究,对“吸入钍是否致癌”未能得出结论。改革开放使中国学者能直接进入美国阿贡实验室人类放射生物中心,向美国学者学习测量人肺内钍活度的先进技术。回国后协作攻关25年,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钍是潜在的核燃料。据了解,全球地壳中钍的储存量约为铀的3倍。一旦铀被人类用尽,钍将成为人类开发核能的最主要的核能源。用钍生产核能,效率是现有方法的140倍,而其危险性则小得多。目前,美国、俄罗斯等国已着手研究钍堆。一旦研究成功,就会有众多工作人员遭遇到吸入钍的危险。因此,吸入钍是否能致癌就成了核能领域和放射医学领域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1982年1月~8月,笔者在WHO奖学金的资助下,以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ANL人类放射生物中心学习。我用了三个月时间,深入学习了该中心研制的高灵敏度呼出气中钍射气子体测量系统。在Keane先生的热情指导下,通过实验和运算,把需要用大型计算机运算的方法改造成适合于当时在矿山条件下可以用计算器运算的手算方法。在买回4400美元先进设备的基础上,回国后与同事共同研制成了两套可移动式的测量系统。
通过努力,我们使最低探测限达到了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要求——0.22Bq肺内钍(相当于50μg的钍)。从而能测出每一位矿工或居民肺内钍的活度,结束了我国长达20年的盲目学习前苏联的错误经验,弃用了尿钍化学分析法,使我们有可能在白云鄂博稀土铁共生矿开展建立在每一位矿工肺内钍活度基础上的吸入钍对矿工健康影响的研究。在卫生部、国际原子能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发改委稀土办、包钢总公司的资助下,我们与白云鄂博稀土铁共生矿职工医院协作,开展了长达25年的研究。
这个项目共有6项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历史性突破,是用人群资料首先证明长期吸入矿尘(致癌源为ThO2和SiO2),经38.5年可以诱发超额肺癌的发生;同时在国内外证明长期吸入二氧化钍或钍射气的短寿命子体均能诱发肺癌的发生,修正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专著78卷(2001年)的有关“尚无充分证据证明人类吸入钍-232有致癌作用”的论断。
美国原毒理学会主席、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McClellan博士得此信息后迅速发来E-mail,认为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钟南山院士为2007年出版的我国第一部钍健康效应专著写下的序言中明确指出:“本著作中最有价值的是……修正了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IARC专著78卷的有关论断。”
这个项目所取得的成功应归功于美国学者50年和中国学者25年的先后攻关。
(作者为原国家稀土开放应用卫生评价中心主任)
最近,国外期刊刊载一则消息:在美国国立阿贡实验室环境研究部,目前还保存着体积达到0.57立方米的科研原始资料。这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这些资料来自美国学者从1935年率先开展的“工业暴露于钍的健康效应”科研工作。这项长达50年的研究,对“吸入钍是否致癌”未能得出结论。改革开放使中国学者能直接进入美国阿贡实验室人类放射生物中心,向美国学者学习测量人肺内钍活度的先进技术。回国后协作攻关25年,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钍是潜在的核燃料。据了解,全球地壳中钍的储存量约为铀的3倍。一旦铀被人类用尽,钍将成为人类开发核能的最主要的核能源。用钍生产核能,效率是现有方法的140倍,而其危险性则小得多。目前,美国、俄罗斯等国已着手研究钍堆。一旦研究成功,就会有众多工作人员遭遇到吸入钍的危险。因此,吸入钍是否能致癌就成了核能领域和放射医学领域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1982年1月~8月,笔者在WHO奖学金的资助下,以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ANL人类放射生物中心学习。我用了三个月时间,深入学习了该中心研制的高灵敏度呼出气中钍射气子体测量系统。在Keane先生的热情指导下,通过实验和运算,把需要用大型计算机运算的方法改造成适合于当时在矿山条件下可以用计算器运算的手算方法。在买回4400美元先进设备的基础上,回国后与同事共同研制成了两套可移动式的测量系统。
通过努力,我们使最低探测限达到了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要求——0.22Bq肺内钍(相当于50μg的钍)。从而能测出每一位矿工或居民肺内钍的活度,结束了我国长达20年的盲目学习前苏联的错误经验,弃用了尿钍化学分析法,使我们有可能在白云鄂博稀土铁共生矿开展建立在每一位矿工肺内钍活度基础上的吸入钍对矿工健康影响的研究。在卫生部、国际原子能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发改委稀土办、包钢总公司的资助下,我们与白云鄂博稀土铁共生矿职工医院协作,开展了长达25年的研究。
这个项目共有6项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历史性突破,是用人群资料首先证明长期吸入矿尘(致癌源为ThO2和SiO2),经38.5年可以诱发超额肺癌的发生;同时在国内外证明长期吸入二氧化钍或钍射气的短寿命子体均能诱发肺癌的发生,修正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专著78卷(2001年)的有关“尚无充分证据证明人类吸入钍-232有致癌作用”的论断。
美国原毒理学会主席、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McClellan博士得此信息后迅速发来E-mail,认为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钟南山院士为2007年出版的我国第一部钍健康效应专著写下的序言中明确指出:“本著作中最有价值的是……修正了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IARC专著78卷的有关论断。”
这个项目所取得的成功应归功于美国学者50年和中国学者25年的先后攻关。
(作者为原国家稀土开放应用卫生评价中心主任)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