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胆囊疾病研究所所长 乔 铁
胆囊结石病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肝内胆管结石有密切关系,而其与胆囊结石的关系却罕有报道。为了探讨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囊结石的关系,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胆囊疾病研究所对204例胆囊结石和其相对应的108份胆汁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对胆囊结石镜检和胆汁沉渣镜检,发现在79.9%胆囊结石和42.6%胆汁中存在华支睾吸虫痕迹,由此证实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囊结石有密切关系。
华支睾吸虫卵、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内,有时也寄生于胆囊和胆囊管内,数目自十余条至数百余条不等,其排泄物及代谢产物对机体均可产生化学性刺激。在化学和机械性刺激下,胆管上皮脱落、增生,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周围组织增生。由于胆管狭窄,加上华支睾吸虫数量较多时,可造成胆管阻塞,胆汁淤滞和胆管扩张,进而容易招致细菌感染引起胆管炎和胆管周围炎。虫卵、死亡的虫体及碎片、脱落的胆管组织可成为结石的核心而导致胆结石的形成。
近年来,不少学者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在保留胆囊、去除结石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但在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上鲜有实质性的突破,因此高复发率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此研究给人以新的启发:对于胆囊结石发现华支睾吸虫卵的患者,在内镜保胆取石手术后,抗虫治疗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再次摄入被华支睾吸虫污染的水源和食品,有可能降低胆囊结石的复发率。
因此,考虑到人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流行病学规律,在华支睾吸虫病的主要集中区——中国的南部水网地区,阻断水源污染,防止人们摄入被华支睾吸虫污染的水源和食品(淡水鱼、虾等),可能有助于降低华支睾吸虫流行区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李美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