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疗新闻 » 正文

绥化市庆安家庭医生成为健康守门人

发布时间: 2020-05-04 10:02:50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2月1日,绥化市庆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王大力,再次登门巡诊签约服务对象林鸿翔。林鸿翔今年73岁,患中风瘫痪已有5年时间,由于年纪大,又行动不便,病情一旦转重也只好硬挺着,自从同全科医生王大力签

2月1日,绥化市庆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王大力,再次登门巡诊签约服务对象林鸿翔。林鸿翔今年73岁,患中风瘫痪已有5年时间,由于年纪大,又行动不便,病情一旦转重也只好硬挺着,自从同全科医生王大力签约后,每月总要登门巡诊两次,既作一些例行的常规检查,又手把手传授护理技术,还同老人谈心聊天,解除心理苦恼,使老人免除了忧虑,把王大力看作自己的“健康守门人”。这是庆安县推行全科医生进家入户开展契约服务的一个情景。现在全县已有1400名医生同3万多医疗服务对象签约,患者开始享受家庭康复护理服务、优惠转诊服务、上门诊疗服务。

庆安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5万多,其中有一部分是孤寡、独居、伤残老人,有的还患有慢性病、智障病、失能病。他们到医院看病十分不方便。为此,从2013年开始,庆安县卫生系统在社区医院开展全科医生上门服务,但运行不太畅顺。其原因有三,一是服务对象群体庞大,能上门的全科医生极度匮乏,由于人手不足难以开展;二是对社区全科医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与专科医生相比,属于二流医生,对医疗水平不信任,也不愿签约;三是家庭诊疗享受的医疗待遇不明显,没有更多的实惠吸引。县政府领导和卫生部门分析了这种状况,他们认为开展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制约的因素较多,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服务导向的分配机制,构建分级诊疗的协作模式,形成自由选择的竞争机制,这项工作才能真正有序地开展起来。

首先他们破解医疗人才瓶颈,要求全县公立医院凡持有医师资格证的医生全部签约上门服务,他们要求医生根据自己的专科特长、居地诊疗方便等情况,选择家庭服务对象,一般签订五六人,最高不超过10人,由于是自愿双向选择,进户医生得到了居民的信任,提高了签约率,也为小病、慢病、康复病在家庭治疗铺好了路。王海涛医生治疗老人慢性病技术精湛,得到了老年慢性病人的信赖,有8个老年病人先后同他签约。家住银泉一区的李文选老人,今年83岁,患糖尿病综合征已有8年,现卧床不起。王海涛每次上门都作细致检查,对老人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再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护理方案,并对家庭人员进行护理指导,使老人的病情得到了缓解。

开展医生签约服务,必须有优惠政策作为牵引,让患者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契约合作关系才能长期坚持下去,否则难以持续,或者流于形式。为此,他们实行家庭诊疗与大医院诊治有效联动,家庭医生帮助有序转诊、会诊、治疗。凡是在家庭首诊中发现病情,又需转院确诊和治疗的,都享受低成本服务模式。医保的报销比例、基本药物目录也向家庭诊疗倾斜。这样有助于小病慢病的治疗和康复在家庭解决,均衡了医疗资源,有利于缓解看病难。家庭医生服务报酬,从医疗保险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解决,不需要服务对象个人支付。同时家庭的身体检查和适宜处置也不收取费用,这样使家庭医生纷纷走入家门,使老年人享受到经常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医生进家庭关键是提供优质服务。庆安进入家庭的医生通过建立契约服务关系,开展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健康教育、传授技能、防治咨询、家庭病房等服务,给予人文关怀。由于家庭医生同专家建立起密切联系,可以将监测数据和生理指标,及时传递反馈给大医院和专家,有利于疑难杂症的及时确诊;家庭医生实行同卫生、民政部门的共同管理,可以提供有效医疗救助;同时家庭医生能够就地及时救治罹患急性、慢性疾病老人,又有利于实现医疗和养老双向转诊,很得老人赞成。许多老人说,家庭医生到家量血压,听心脏,有大病小灾都能及时发现,这比到医院又是排队又是挂号可强多了。一个电话打过去,家庭医生就到家,保证随时随地有医生在身边提供免费咨询,这比什么都强。

为推进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机制正常运转,他们还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考评体系。卫生部门详细制定家庭医生服务内容、项目、时间、效果等考核标准,并组成专门班子,通过问卷调查、上门征求、定期抽调等形式,监督和考核家庭医生的服务情况,对每个家庭医生作出评估和鉴定,并根据服务质量和诊疗效果,测定政绩,兑现报酬。医生的待遇不仅是经济方面的,还包括非经济方面的,如福利、荣誉、继续教育、职称晋升、子女安排等,全方位提升家庭医生的责任心和诊疗效率。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飞华健康网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