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学前沿 » 正文

神经内镜技术——现代神经外科新领域

发布时间: 2020-05-04 11:49:11      来源:http://健康报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教授张亚卓   对许多病人而言,为获得健康就不得不通过承受手术的创伤和风险来去除疾病,但有些手术的创伤和风险是令人望而却步的。因此,外科医生努力追求的崇高目标之一就是用尽可能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教授 张亚卓 
 
  对许多病人而言,为获得健康就不得不通过承受手术的创伤和风险来去除疾病,但有些手术的创伤和风险是令人望而却步的。因此,外科医生努力追求的崇高目标之一就是用尽可能小的创伤、最低的风险来手术治疗疾病。正是几代神经外科医生的努力追求,促进了神经外科手术向显微神经外科精细手术的发展。今天又使神经外科进一步跨入了现代高技术融合应用的新时代,如导航、术中核磁等,其中神经内镜技术是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有效治疗疾病的重要领域之一。

  实践证明神经内镜技术可以在神经外科领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回顾我们近十年来数千例的神经内镜手术,可以清楚地看到其最大的优势是使术野的显露更为清晰,减少术野的死角,避免了对一些正常结构的干扰与破坏。

  颅底内镜手术

  病变广泛的颅底肿瘤能切了

  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切除垂体瘤的手术,可以在较好保持正常结构的基础上扩大显露,增加直视下切除肿瘤范围,肿瘤切除更加彻底。同时能最大限度保护垂体功能。病人术后免去填塞鼻腔,术后反应轻微,获得了良好的术后舒适度。由于手术质量的提高,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病人在术后2~4天即可以出院,明显减少了住院费用。由于手术操作轻微,对曾经隆鼻手术等整容手术的病人也不会有任何不利影响。国外一些学者,将内镜下经鼻腔碟窦手术治疗垂体瘤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较,发现其手术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内镜下经鼻腔蝶窦手术较传统的显微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另一个明显的优势是,这一技术还可以扩展到处理周围其他区域的病变,包括前颅窝底中线部位,鞍结节、斜坡、后颅窝以及视神经、海绵窦的病变。这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疾病是脊索瘤,尤其是生长于中线结构向前突出的肿瘤,内镜下经鼻腔或经口入路可以在尽可能小的手术损伤下切除肿瘤,其切除的范围远远优于传统的手术方式。我们应用神经内镜治疗百余例复杂性的颅底脊索瘤,手术的方式包括:内镜经鼻、内镜经口、内镜经鼻与显微镜下开颅结合和内镜经鼻与经口结合等。应用这些方法切除了一些传统方式难以切除的病灶,明显提高了术后存活质量,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

  颅底内镜治疗脑脊液漏具有独特的价值,我们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外伤性、自发性和手术后的脑脊液漏,发挥了内镜近靶点照射,广角高清晰等特点,使一些顽固性的脑脊液漏获得了有效的治疗。神经内镜技术与显微镜结合,在颅底外科手术中可以使一些病变广泛颅底肿瘤的切除更彻底,损伤更小,尤其是胆脂瘤一类的肿瘤。

  脑室脑池内镜手术

  几乎可取代传统手术

  脑积水和脑室脑池内的囊性病变,应用神经内镜手术,几乎可以取代传统手术。目前国际上对梗阻性脑积水和部分交通性脑积水的首选手术是,神经内镜下施行三脑室底造瘘,使一大批病人免去了体内长期埋藏脑室腹腔分流管的不便和因分流管并发症带来的痛苦。脑室脑池内的囊肿、寄生虫和部分脑室内肿瘤的治疗也是神经内镜技术良好的用武之地。这些方面国内许多学者都积累了大量的病例,已经具备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脊髓脊柱内镜手术

  国内仍在起步阶段

  脊髓脊柱内镜手术国内开展得较晚,目前是起步阶段。但国外的经验已经证实,在治疗椎间盘疾病、脊柱疾病和椎管内的部分肿瘤方面,其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

  神经内镜的成功应用

  推动人们观念更新

  神经内镜技术的普及有利于神经外科的发展。目前用神经内镜独立完成的手术已有十余种,与各种常规和现代设备及器械联合完成的手术也有许多。由于内镜的应用,一些过去不被了解的疾病,我们可以有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一些过去不能直视完成的手术,现在可以做到了。这进一步表明,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扩展了神经外科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神经内镜的普及依赖于人们观念的更新。很多新鲜事物,都会面临传统观念的阻碍。神经内镜技术在临床应用之初,同样面临着许多传统思维的限制。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特别是经过我国已有的几千例神经内镜手术的经验积累,涉及十几类病种,并有多种操作技术应用的实践检验,人们的观念正在不断更新。我们相信,这种造福于病人的现代神经外科技术的实用价值和未来良好的前景,一定会进一步为广大同道所认识,为广大病人所接受。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