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匡远深从日前召开的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2009年年会上获悉,国家“十一五”重大支撑项目“脑卒中外科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研究” 的子课题——“烟雾病外科治疗”取得重要进展,在已治疗的100名患者中,缺血症状多数获得显著改善。这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东博士,在其导师赵继宗教授指导下采用外科脑动脉搭桥手术完成的研究课题,在国内,这是病例数量是最多的一组报告。
烟雾病是一种特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上世纪60年代初,由日本学者发现并命名。因为扩张的血管在血管造影时的形态像袅袅炊烟,所以被形象地称为烟雾病。该病既可以表现为缺血,也可表现为出血症状,青少年、儿童和40岁左右的壮年期是高发人群,且女性多见。约10%的病例有家族史。目前我国发病率尚不确定,病人首次出血后死亡率为5%,再次出血后则高达25%。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肢体麻木、智力减退等,治疗十分困难。
张东博士自2007年8月承担这一课题,在导师赵继宗教授指导下采用颞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搭桥手术治疗烟雾病。这种手术方法,是从耳前方分离出头皮的颞浅动脉,将其作为供血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分支进行端—侧吻合。在已完成手术的100名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4岁,80%表现为缺血症状,约30%曾有出血史,无手术死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术后经3个月至15个月的随访以及脑血管造影和脑血流检查显示,所有搭桥血管全部通畅,其中 90%的缺血型病人术前肢体无力、麻木和语言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明显缓解,缺血脑组织的脑血流得到明显的改善;出血型患者术后初期约有4%的病人出现一过性颅内出血并发症,后经药物治疗均缓解,无严重后果。
烟雾病是一种特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上世纪60年代初,由日本学者发现并命名。因为扩张的血管在血管造影时的形态像袅袅炊烟,所以被形象地称为烟雾病。该病既可以表现为缺血,也可表现为出血症状,青少年、儿童和40岁左右的壮年期是高发人群,且女性多见。约10%的病例有家族史。目前我国发病率尚不确定,病人首次出血后死亡率为5%,再次出血后则高达25%。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肢体麻木、智力减退等,治疗十分困难。
张东博士自2007年8月承担这一课题,在导师赵继宗教授指导下采用颞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搭桥手术治疗烟雾病。这种手术方法,是从耳前方分离出头皮的颞浅动脉,将其作为供血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分支进行端—侧吻合。在已完成手术的100名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4岁,80%表现为缺血症状,约30%曾有出血史,无手术死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术后经3个月至15个月的随访以及脑血管造影和脑血流检查显示,所有搭桥血管全部通畅,其中 90%的缺血型病人术前肢体无力、麻木和语言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明显缓解,缺血脑组织的脑血流得到明显的改善;出血型患者术后初期约有4%的病人出现一过性颅内出血并发症,后经药物治疗均缓解,无严重后果。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