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马长生
1 房颤机制之谜依然无解
为揭开房颤发生机制之谜,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索,如突变基因、心房纤维化、肺静脉连缀现象、迷走神经等。而对房颤患者SCN5A突变的研究是近期房颤机制研究的亮点。有人发现,SCN5A突变与心房间传导时间延长和房颤的诱发增加有关,但是与自发房颤无关。还有学者证明房颤的易感性与该基因的变异有关,SCN5A突变或罕见的变异可以预测患者对房颤的易感性。
此外,在去年一年房颤的机制研究在分子、电生理等其他层次均有所进展,可惜的是其结果大多只适用于特定的房颤人群,真正阐明房颤的机制尚待时日,我们期待着那一天早日到来。
2 期待不需监测的新抗凝药
美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资料调查了116969名房颤患者,48%未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而在我国这一比例恐怕更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需要持续严格的用药监测,因为不吃药或少吃,可增加血栓栓塞事件,吃多了则会带来出血风险。因此新型安全抗凝药物的研发是房颤抗凝治疗研究的重要方面。
RECORD1、RECORD3是旨在评价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成形术和膝关节成形术后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两个大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利伐沙班有效性的主要终点发生率显著低于依诺肝素组,证明了利伐沙班预防术后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利伐沙班预防房颤血栓栓塞事件的试验正在进行中,期待着会有令人激动的结果。
抗凝治疗可以降低房颤患者死亡率已成为共识,但是应用华法林抗凝需要频繁监测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新型抗凝药物不需要监测有望改变房颤抗凝比例低这一现状,但是新型抗凝药物在房颤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评价。
3 影像发展推动消融续写辉煌
房颤导管消融是近年来心律失常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近期的多项临床研究一致显示房颤导管消融成功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A4试验是一项比较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有效性的多中心随机试验。随访1年导管消融组成功率89%显著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组23%,症状评分、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在导管消融组均显著高于药物组。Cappato等房颤导管消融第2次全球调查共入选85家中心16309名患者,不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阵发性房颤成功率为74.9%,持续性房颤为64.8%,永久性房颤为63.1%,并发症发生率为4.54%,死亡率0.15%。导管消融集点成线的方法复杂,通过器械开发简化消融操作成为房颤导管消融的发展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影像技术进一步推动了房颤导管消融的发展。有学者报道实时三维超声指导下房颤导管消融具有可行性,心腔内超声重建的左房构型与左房CT重建的轮廓符合良好。实时磁共振显像指导下的电生理操作有了新的进展,实时磁共振显像联合三维电解剖标测有可能为房颤导管消融操作提供更准确的导航、定位。
1 房颤机制之谜依然无解
为揭开房颤发生机制之谜,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索,如突变基因、心房纤维化、肺静脉连缀现象、迷走神经等。而对房颤患者SCN5A突变的研究是近期房颤机制研究的亮点。有人发现,SCN5A突变与心房间传导时间延长和房颤的诱发增加有关,但是与自发房颤无关。还有学者证明房颤的易感性与该基因的变异有关,SCN5A突变或罕见的变异可以预测患者对房颤的易感性。
此外,在去年一年房颤的机制研究在分子、电生理等其他层次均有所进展,可惜的是其结果大多只适用于特定的房颤人群,真正阐明房颤的机制尚待时日,我们期待着那一天早日到来。
2 期待不需监测的新抗凝药
美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资料调查了116969名房颤患者,48%未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而在我国这一比例恐怕更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需要持续严格的用药监测,因为不吃药或少吃,可增加血栓栓塞事件,吃多了则会带来出血风险。因此新型安全抗凝药物的研发是房颤抗凝治疗研究的重要方面。
RECORD1、RECORD3是旨在评价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成形术和膝关节成形术后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两个大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利伐沙班有效性的主要终点发生率显著低于依诺肝素组,证明了利伐沙班预防术后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利伐沙班预防房颤血栓栓塞事件的试验正在进行中,期待着会有令人激动的结果。
抗凝治疗可以降低房颤患者死亡率已成为共识,但是应用华法林抗凝需要频繁监测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新型抗凝药物不需要监测有望改变房颤抗凝比例低这一现状,但是新型抗凝药物在房颤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评价。
3 影像发展推动消融续写辉煌
房颤导管消融是近年来心律失常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近期的多项临床研究一致显示房颤导管消融成功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A4试验是一项比较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有效性的多中心随机试验。随访1年导管消融组成功率89%显著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组23%,症状评分、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在导管消融组均显著高于药物组。Cappato等房颤导管消融第2次全球调查共入选85家中心16309名患者,不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阵发性房颤成功率为74.9%,持续性房颤为64.8%,永久性房颤为63.1%,并发症发生率为4.54%,死亡率0.15%。导管消融集点成线的方法复杂,通过器械开发简化消融操作成为房颤导管消融的发展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影像技术进一步推动了房颤导管消融的发展。有学者报道实时三维超声指导下房颤导管消融具有可行性,心腔内超声重建的左房构型与左房CT重建的轮廓符合良好。实时磁共振显像指导下的电生理操作有了新的进展,实时磁共振显像联合三维电解剖标测有可能为房颤导管消融操作提供更准确的导航、定位。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