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神经修复学会秘书长 陈 琳
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1月19日报道,英国药物和保健品管理局批准一项神经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试验。23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胚胎干细胞应用于人类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美英两国政府层面的正式加入,无疑为医学界这个热门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细胞神经修复的全球竞争正快速展开!
历史与现状 中枢神经系统研究充满挑战,细胞具有药物和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作用。细胞移植作为神经修复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已经成功从基础研究过渡到临床治疗,神经科学家们先后采用不同性质胚脑组织或细胞移植方法探索治疗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获得一系列成果。1982年,瑞典的Backlund和Olson合作,将自体肾上腺髓质移植到脑内治疗帕金森病,术后6个月内病情改善,开了脑内组织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的先河。1985年,上海医科大学首先采用胚胎脑黑质移植治疗帕金森病。近年来,在神经干/祖/前体细胞、胚胎干细胞、嗅鞘细胞等临床应用研究上,中国学者更是后来居上,走在细胞神经修复时代最前端。帕金森病、脊髓损伤、肌萎缩侧索硬化、脑卒中、脑性瘫痪、颅脑损伤、共济失调、多发性硬化、痴呆等患者,正受益于细胞神经修复研究的科技创新成果。
把握前进方向 对于人们充满期待的干细胞疗效评价,我们应该力求客观和实事求是,既不能无端否定和排除,但也不能神化其价值。一般而言,病人真正的功能重建恢复,需要一个多学科、多策略的综合干预,即在神经修复学新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组织或细胞移植、生物和组织工程、电磁等物理因素神经刺激或调控、药物或化学等各种措施的干预,在原有神经解剖和功能的基础上,促进被破坏或受损害神经再生修复和重塑、重建神经解剖投射通路和环路、调控和改善神经信号传导;通过大量的康复锻炼再学习,最终才能实现神经功能修复。干细胞只是神经修复学手段的一个组成部分。
机遇与挑战 对于神经修复学,现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期。我们的优势是临床应用研究起步早并已初具规模,领先于欧美,国家有一个相对宽松的临床医学科研环境。然而毋庸置疑,我们的基础研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薄弱。以细胞移植为核心的神经修复学创新研究和探索,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撑。
面对日趋白热化的竞争,应把握机遇、勇于挑战,保持和强化我国已具有的优势。因此笔者建议:1.政府层面:在全国公开、公平、公正遴选4~5家神经修复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结合较好、有良好国际声誉和影响力的单位,突出转化医学特色,建立神经修复学国家基地,推动神经修复学理论与实践发展,建立神经修复学中国准则(标准),并推广使其成为国际准则(标准)。2.医生层面:应该更主动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跟上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步伐。
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1月19日报道,英国药物和保健品管理局批准一项神经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试验。23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胚胎干细胞应用于人类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美英两国政府层面的正式加入,无疑为医学界这个热门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细胞神经修复的全球竞争正快速展开!
历史与现状 中枢神经系统研究充满挑战,细胞具有药物和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作用。细胞移植作为神经修复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已经成功从基础研究过渡到临床治疗,神经科学家们先后采用不同性质胚脑组织或细胞移植方法探索治疗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获得一系列成果。1982年,瑞典的Backlund和Olson合作,将自体肾上腺髓质移植到脑内治疗帕金森病,术后6个月内病情改善,开了脑内组织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的先河。1985年,上海医科大学首先采用胚胎脑黑质移植治疗帕金森病。近年来,在神经干/祖/前体细胞、胚胎干细胞、嗅鞘细胞等临床应用研究上,中国学者更是后来居上,走在细胞神经修复时代最前端。帕金森病、脊髓损伤、肌萎缩侧索硬化、脑卒中、脑性瘫痪、颅脑损伤、共济失调、多发性硬化、痴呆等患者,正受益于细胞神经修复研究的科技创新成果。
把握前进方向 对于人们充满期待的干细胞疗效评价,我们应该力求客观和实事求是,既不能无端否定和排除,但也不能神化其价值。一般而言,病人真正的功能重建恢复,需要一个多学科、多策略的综合干预,即在神经修复学新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组织或细胞移植、生物和组织工程、电磁等物理因素神经刺激或调控、药物或化学等各种措施的干预,在原有神经解剖和功能的基础上,促进被破坏或受损害神经再生修复和重塑、重建神经解剖投射通路和环路、调控和改善神经信号传导;通过大量的康复锻炼再学习,最终才能实现神经功能修复。干细胞只是神经修复学手段的一个组成部分。
机遇与挑战 对于神经修复学,现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期。我们的优势是临床应用研究起步早并已初具规模,领先于欧美,国家有一个相对宽松的临床医学科研环境。然而毋庸置疑,我们的基础研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薄弱。以细胞移植为核心的神经修复学创新研究和探索,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撑。
面对日趋白热化的竞争,应把握机遇、勇于挑战,保持和强化我国已具有的优势。因此笔者建议:1.政府层面:在全国公开、公平、公正遴选4~5家神经修复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结合较好、有良好国际声誉和影响力的单位,突出转化医学特色,建立神经修复学国家基地,推动神经修复学理论与实践发展,建立神经修复学中国准则(标准),并推广使其成为国际准则(标准)。2.医生层面:应该更主动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跟上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步伐。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