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萧景丹)近日在巴黎举行的第三届巴黎国际肝炎峰会上,慢性乙肝治疗的终点和停药后的长期疗效等话题,受到与会各国专家的关注。来自台湾地区的廖运范教授指出,实现乙肝病毒e抗原和表面抗原的血清学转换(俗称“转阴”),从而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已成为目前国际临床治疗慢性乙肝的趋势。
慢性乙肝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和激发宿主免疫反应清除病毒。而一些慢性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停药后常会复发,不得不长期甚至终生服药,且耐药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医生和患者。会议期间,廖运范教授就《乙肝的自然病程以及治疗后的长期疗效》进行了专题演讲。他指出,目前医学界越来越关注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停药后的长期疗效,特别是乙肝病毒e抗原和表面抗原的转阴,因为这两项指标的转阴意味着机体实现了对疾病的持久控制。
一项包括67个研究中心中的54家参加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 271名患者中的172名e抗原阳性者(63%)经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48周后停药,停药半年后e抗原转阴率达到32%,停药一年后转阴率达到42%。而另一项研究表明,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结束后的4年,表面抗原清除率持续增加,能够达到11%。
在此次会议上,来自意大利的Maurizia Brunetto教授在《新的治疗终点:回归澳抗?》的报告中指出,在慢性乙肝治疗中,表面抗原转阴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廖运范教授等人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将表面抗原和e抗原均为阴性的男性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相对危险系数设定为1的话,那么e抗原阴性而表面抗原阳性的男性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相对危险系数就为9.6,e抗原和表面抗原均为阳性的男性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相对危险系数将达到60.2。
“表面抗原转阴应成为慢性乙肝治疗中我国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终点目标。”参加此次会议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谢青教授表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治疗无论对于e抗原阳性或是阴性的乙肝患者,均有望实现表面抗原的清除,使表面抗原转阴作为治疗终点成为可能。”
慢性乙肝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和激发宿主免疫反应清除病毒。而一些慢性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停药后常会复发,不得不长期甚至终生服药,且耐药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医生和患者。会议期间,廖运范教授就《乙肝的自然病程以及治疗后的长期疗效》进行了专题演讲。他指出,目前医学界越来越关注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停药后的长期疗效,特别是乙肝病毒e抗原和表面抗原的转阴,因为这两项指标的转阴意味着机体实现了对疾病的持久控制。
一项包括67个研究中心中的54家参加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 271名患者中的172名e抗原阳性者(63%)经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48周后停药,停药半年后e抗原转阴率达到32%,停药一年后转阴率达到42%。而另一项研究表明,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结束后的4年,表面抗原清除率持续增加,能够达到11%。
在此次会议上,来自意大利的Maurizia Brunetto教授在《新的治疗终点:回归澳抗?》的报告中指出,在慢性乙肝治疗中,表面抗原转阴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廖运范教授等人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将表面抗原和e抗原均为阴性的男性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相对危险系数设定为1的话,那么e抗原阴性而表面抗原阳性的男性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相对危险系数就为9.6,e抗原和表面抗原均为阳性的男性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相对危险系数将达到60.2。
“表面抗原转阴应成为慢性乙肝治疗中我国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终点目标。”参加此次会议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谢青教授表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治疗无论对于e抗原阳性或是阴性的乙肝患者,均有望实现表面抗原的清除,使表面抗原转阴作为治疗终点成为可能。”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