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聚焦医改 » 正文

只用1/9的钱!这个中国城市完胜美国健康指标

发布时间: 2020-04-14 14:13:48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上海市人均期望寿命从改革开放初期的72.77岁提高到83.37岁,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3.01/10万,婴儿死亡率3.71‰,市民三大健康指标连续十多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12月9日,在庆祝改革开放

  “上海市人均期望寿命从改革开放初期的72.77岁提高到83.37岁,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3.01/10万,婴儿死亡率3.71‰,市民三大健康指标连续十多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12月9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卫生改革发展20件事”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卫健委主任邬惊雷报告了上海卫生改革的成果。

  上海市民的这三大健康指标数据意味着什么?据公开数据,美国2017年的人均期望寿命是78.6岁;另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世界各国产妇死亡率的调查报告,2015年,美国的孕产妇死亡率是14/10万;而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最新数据,美国的婴儿死亡率是5.9‰。

  也就是说,在这三个健康指标上,上海已经超过了美国。

  但是,上海的人均卫生支出却远远少于美国。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春林透露,上海卫生事业的发展效益居于世界领先水平。金春林比较了上海和发达国家的卫生支出,“上海卫生费用的GDP占比还不到美国的1/3,人均卫生费用只有美国的1/9,以这样的投入,做到了比美国还要好的卫生事业产出。”他介绍,一般的发达国家的卫生费用占GDP的比例在10%到12%,人均卫生费用在4000到5000美金,而上海的卫生费用的GDP占比只有5.65%,人均卫生费用只有900美金。

  邬惊雷主任则补充了改革开放40年,上海在卫生改革领域的其他成就,“上海积极应对‘甲肝’,成功抗击‘非典’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在全国率先消除血吸虫、丝虫病、脊髓灰质炎、疟疾等疾病;健全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272家,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每个郊区至少有一所三级医院;上海已成为异地患者流入最多的省份,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全国首创医联体、家庭医生制度、‘社会人’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少儿互助医疗保障模式,开疾病预防、卫生监管改革之先河。”

  上海卫生事业成果丰硕

  在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屏障的建设上,在优质高效的卫生服务体建设上,在医学学科和医学人才培养等问题上,上海的成果丰硕。

  上海在1988年,全城动员、防控“甲肝”;2003年“非典”,周密部署、防治有序,无医护人员感染、无社区传播、无群体爆发;2013年,在全球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立即启动联防联控和应急预案Ⅲ级响应,成为全国典范。

  上海还建成国内最大城市院前急救体系。开通“962120”康复专线,构建水陆空立体化、管理一体化、服务标准化的医疗急救体系。急救站点平均服务半径3.6公里,每3万人口拥有1辆救护车,平均反应时间12分钟,为历史最好水平。着力提升卫生应急保障水平,成功保障APEC峰会、世博会、进博会等大型活动。由东方医院承建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成为全球第一支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国际应急医疗队。

  上海率先设立妇幼生命救治网,即“5+6”市级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五轮“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一系列控烟令,打造“无烟世博”、“无烟上海”,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世界无烟日奖”。

  上海预防接种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9%以上。本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从1978年的1700.60/10万,降低到2017年的161.31/10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

  上海培养了35位两院院士,造就了血液病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心血管病学等16项优势学科和38个临床医学中心,成为国际国内一流的疑难疾病诊治中心。王振义院士、王正敏院士、陈赛娟院士、葛均波院士、樊嘉院士、郑民华教授等取得了一系列国际性突破。

  上海首创多个“第一”

  上海坚持先行先试,全面突破,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推出了不少“破冰”之举,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发展贡献了许多“第一”。

  1994年,为遏制卫生费用过快增长,上海在全国首次提出医疗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在1994年至2003年政策执行期内,上海市医疗机构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仅为12.5%,为社会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成功将医疗费用增长纳入社会可承受范围。

  静安区1995年首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2014年,全国卫生系统首家由二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整体转型的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正式成立,补齐了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康复医疗的短板。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率先成功转型,四年来共收治患者4万多人,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1996年,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局联合创建“上海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它是全国首创的少儿医疗保障制度,并以其互助共济模式在省(直辖市)际范围运行的保障制度中独树一帜。

  2006年起,上海率先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2010年又在全国率先实施“社会人”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制度上保证临床医师培养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

  2010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进医联体改革工作,成为全国医联体的发源地。截至今年,上海已组建以区域医联体、专科医联体为主要形式的40多个医联体,三级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而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已有1764家三级医院牵头组建了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占全国三级医院总数的八成。

  未来,上海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上海要建设成为亚洲医学中心。”

  附:“上海卫生改革发展20件事”

  1、上海成功抗击“非典”等传染病,筑牢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

  2、上海完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建设医联体

  3、上海率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4、上海大力推进郊区三级医院建设,让郊区居民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5、上海大力加强医养结合和老年护理,积极推进康复医院转型

  6、上海倾情支援七省区市精准健康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7、上海深化爱国卫生运动,率先开展控烟,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8、上海持续打造学科人才高地,提升医疗服务能级

  9、上海推进妇幼健康事业发展,妇幼健康水平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10、上海率先实施“社会人”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乡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全国推广

  11、上海加快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提升中医药国际标准的话语权

  12、上海在全国首创少儿互助医疗保障模式

  13、上海“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影响深远,全面破除“以药养医”

  14、援外医疗搭建中非友谊之桥,海外中医中心落实“一带一路”倡议

  15、上海建成国内最大规模城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卫生应急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16、上海在全国开创疾病预防、卫生监管改革先河,完善医疗质控体系,推进“放管服”改革

  17、上海健康信息化助力医改、惠及百姓

  18、上海开创全国“医研产”自主创新模式,实现中国“智”造,攻克重大疾病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文/小编)

标签阅读: 健康指标,上海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