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路,一条安静的小马路,长宁区逸仙第二敬老院坐落于此。秋日下午,街边梧桐落叶的映衬下,敬老院其貌不扬的大厅里透出浓浓暖意。
一年多以前,这家小小敬老院大胆抛出了医养结合的“探路石”——辟出99张床位专设护理院,试行敬老院与护理院之间的“双向转床”,一来缓解慢性病老人在各大医院压床现象,二来弥补敬老院“重养轻治”的硬伤。
近一年来,老人中先后有200多人次实现了“双向转床”,护理院的床位也保持着30%左右的合理流转率。“这就足够了”,敬老院管理方这样评价自己的成绩。
“有老人一年间进出养老院近十次”
张惠琴,从事医疗机构管理数十年,如今身兼二职——逸仙第二敬老院和文杰护理院的“一把手”。养老院的这次探路,被张惠琴描述成“困顿中的无奈之举”。
困顿,源于床位资源的浪费。养老院床位一铺难求是普遍情况。就逸仙二院来说,入住的200多名老人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进来了就不太容易出去,床位流转率很低。”张惠琴介绍,这些老人基本都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且容易发生脑梗、心脏病及骨骼受伤等情况,常常需要送入医院就医。
养老院老人就医,一方面需要家属亲友陪同,另一方面养老床位必须“虚席以待”,空铺等候他们回来。一些急病期后需要长期康复的老人,为了得到专业的康复护理,不得不在不同医院间、医院与养老院间频繁转院,“极个别的,一年间进出养老院近十次。麻烦之外,造成了床位资源的浪费。”
在长宁区相关部门支持下,成立七年的逸仙二院率先探步,盘活自身资源,试图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不出院门实现“短驳”。
动态评估,由医生决定老人去向
2012年底,逸仙二院拿出二楼一层楼面共99张床位成立文杰老年护理院,并取得卫生部门执业证照,纳入了市医保定点医院。敬老院与护理院两块牌子,但管理层是一套班子。人员实行统一招聘、统一派工,在经营上两院收支分开。
目前两院共有工作人员约200人,其中医技人员近80人,行政后勤人员40人,护工57人。医技人员中,门诊医生以退休返聘为主,住院医生则主要是三四十岁的年轻骨干。
护理院设有内科、全科、中医科、肿瘤科、康复科、临终关怀科、医学影像科、放射科、检验科、中西药房等,按照一级医院标准享受住院医保,医保规定额度为每天140元/人。
张惠琴说,统一管理的最大好处就是促进双向转诊。
但凡有老人入住养老院,首先要接受全面的健康评估,由专业医师确定老人的去向——健康状况稳定的,直接进养老院;处于急病期后康复阶段的可以先进护理院。
入住后,有动态健康评估:一旦老人病情有变化或趋于稳定,就可以在护理院及敬老院间相互转诊。养老及护理床位有了最大限度的流转和利用,目前平均每月有20名老人在两院间相互转床。
事前签承诺,堵住“赖床族”
中心城区护理床位极其稀缺的大背景下,文杰护理院30%的床位流转率几近“神话”。对此,张惠琴说,入住前,护理院要求每位老人及其家属都签署一份承诺书,承诺一旦被医生评估为“稳定”必须转出。不守信者将被“拉黑”,很难再享受到各类养老服务,包括入住其他养老机构。
这道门槛将很多“赖床者”挡在了门外。经过扩建,目前护理院床位增至150多张,一年来共有700余人次老人出入护理院,护理床位及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养老院和护理院日常运营也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盈利。
作为长宁区“医养结合”首家试点机构,逸仙二院又有了新的谋划——拓展医养结合服务链,将医养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据透露,目前该院已派出首批五名护理员和护士接受专业机构培训,他们将走进仙霞、虹桥、周家桥、北新泾四个社区上门提供居家护理,未来这项服务还将进一步扩容。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飞华健康网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标签阅读: 敬老院辟出护理院 长宁逸仙二院试行“双向转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