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宝医疗网1月22日讯 为什么三甲医院越做越大?有学者分析逻辑很简单,花的是公家的钱,做的是自己的规模。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 在1月20日举办的“领航者大会”现场,有学者表示,三甲医院通吃天下导致住院人次越来越高,出现过度住院的现象。 众所周知,中国有宇宙第一大医院,也有不少超过3000张病床的公立医院。有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医疗机构单体规模过大,不利于自身运营。 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标准是,一个医疗机构以不超过1000张床位为宜。因为如果医院规模过大,各项运营成本都会增加,会集中大量病人,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因此,多年以来,我国都是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的建设规模。但是针对控制效果,业内不乏质疑。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明确要求“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贷款行为”。 之后国办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国办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两份文件禁止公立医院的无序扩张。 2014年,国卫体改发《关于印发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指出,“严格控制县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严禁举债建设和举债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对超规模、超标准和举债建设的地方和机构,严肃追究政府和医疗机构负责人的相关责任”。 此外,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也对公立医院规模提出“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规模和设备配置”,禁止公立医院举债建设。 2016年8月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强调,各地要严格调控公立医院总体规模和单体规模,规范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 《规划》要求,到 2020 年,我国医院要达到 4.8 万家,其中,公立医院 3.3 万家、社会办医院 1.5 万家;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 6 张。县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为 500 张,市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为 800 张,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为 1000 张。 ▍公立医院仍在扩张 一边是控制公立医院规模的政策诉求已有9年,一边是前一段时间,不少医生吐槽年底突击控费控耗材,好多药品耗材不能用了,影响了部分手术。 近日也有媒体披露不少知名三甲医院纷纷建起了分院。东莞出台《东莞市建设区域中心医院行动计划(2018-2022年)》,计划5年内建成5所三甲医院。青岛在未来几年,将建成包括11家三级甲等医院在内的多个医疗项目。此次青岛拟新增的11家三甲医院中,大多为大型公立医院的分院。诸如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青岛分院、华西医院(即墨)、上海市东方医院青岛分院等。 大医院建设分院的消息,近年来并不罕见。郑大一附院合并“郑大四附院”、上海长征医院开工建设浦东新院。 有院长坦言,各地大医院的持续扩张,将进一步垄断医疗资源,掀起公立医院新一轮的扩张,甚至可能挤压社会资本办医的空间。 最大的医院垄断最大牌的医生,最大牌的医生吸引了最多的病人,而这显然会加剧医疗资源的不平衡,不利于分级诊疗的推行。 ▍公立医院垄断终被打破 在大会媒体沙龙环节,前央视主持人、著名互联网投资人张泉灵说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有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效用。医疗责任大、耗资多、门槛高、创新周期长,是偏重的领域,改变相对慢,但终究无法抗拒改变。 有学者类比说,曾经,中国电信,坚决不让打破垄断;曾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十年也取消不了漫游费;曾几何时,银行无比傲慢,服务态度很差。 有学者提出中国医疗卫生的三个趋势:慢病成为主要病,医院服务占比越来越低,医疗绩效测度越来越标准。 医院服务占比越来越低主要靠以互联网为底层建筑的社会办医力量的崛起,中国家庭医生制度的完善和成熟,医生自由多点执业等力量的共同推动。 在大会现场,有学者断言,中国公立医院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一个人可以装睡,外部环境却不会停止改变。 就像张泉灵在现场总结的那样,“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越转越快,快到你要不然就躲在一个没有轮子的世界里面,要不然挡着他的路了,你得断臂求生,再不然就跳上去,看看它滚向何方。”
(文/小编)
标签阅读: 三甲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