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宝医疗网1月15日讯 2017年入冬以来,北方干燥少雪,南方湿冷,这导致发生过敏反应人群增多,感冒(特别是流感)的人群也大幅增加,抗过敏药物市场因此快速增长。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呼吸道化学药总销售额为500亿元,其中重点城市公立医院呼吸道化学药市场达46.6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13.66%。 图1:重点城市公立医院呼吸道化学药市场 (单位:亿元) 过敏症发病率上升推动抗过敏药市场增长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20%~30%的人被过敏症状困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表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对于中重度过敏性疾病,药物是唯一的治疗方式。 据国外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500强畅销药物中抗过敏市场规模为52.15亿美元,同比上一年下滑了1.79%;主要原因是原研药专利到期,抗过敏的口服新药贫乏。其中全身性抗组胺药物市场占据整个抗过敏市场的46%。 图2:全球畅销抗过敏药物市场(单位:亿美元) 图3:全球全身抗组胺药物市场(单位:亿美元) 在中国,过敏症的发生率与国外相近,有2.7亿人受到不同程度过敏症的干扰。尤其是生活在沿海或高寒地区的人群,有数亿人患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哮喘,且该病的发病率呈现迅猛上升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气环境的恶化、化学生活用品的增加以及春天花粉的干扰,皮肤红肿、瘙痒、斑疹及呼吸系统异常等常见过敏性炎症疾病多有发生。虽说多数人对轻度过敏不够关注,但是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该症已逐渐受到重视,从而带动抗过敏类药物市场的增长。 抗组胺药物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近年来,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国内外医药产品和检查治疗手段也在逐渐接轨,这些都推动了中国抗组胺药物市场的增长。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全身性抗过敏药物(主要指抗组胺药物)销售额超过50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5.1%。其中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抗组胺用药金额达4.76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13.72%。 图4: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抗组胺药物市场 (单位:亿元) 从三大终端六大市场来看,中国城市公立医院仍是消费抗组胺药物的主体,其消费比重占据了一半左右。 随着国家医药系统分开、患者从三级医院向基层医院分流,以及国民自我健康消费水平的提高,抗组胺药零售药店消费比重逐年增长,基层市场也不容小觑,这一趋势在2017年将更为明显。 抗组胺药物结构逐渐完善 抗组胺药物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品种,主要用于多种变应性疾病的脱敏。在皮肤科荨麻疹、五官科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减少多种过敏性反应症状。 随着国内外药品市场接轨,国内抗组胺药物的产品结构逐渐完善,主要包括哌啶类,单乙醇胺类、烷基胺类、吩噻嗪类、哌嗪类和其它类。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已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发展到第三代抗组胺新品种,这些都加快了抗组胺药物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最新发布的2017版医保目录中,全身用抗组胺化药共19个品种,其中甲类药物6个,分别是苯海拉明、氯苯那敏、赛庚啶、异丙嗪、小儿异丙嗪、氯雷他定口服常释剂,剩下的是乙类药物,包括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奥洛他定、贝他斯汀、依巴斯汀、依美斯汀、咪唑斯汀等。 2017版医保目录新增加的品种是依美斯汀、贝他斯汀、奥洛他定和地氯雷他定,氯雷他定口服常释剂由原乙类药物调整为甲类药物,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抗过敏临床用药的高度重视。 2016年抗组胺用药TOP10百舸争流 2016年,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抗组胺用药TOP10的药物分别是枸地氯雷他定、氯雷他定、依巴斯汀、左西替利嗪、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咪唑斯汀、依匹斯汀和卢帕他定。这些药物同比上一年增长率为12.47%,占据30个统计药物93.21%的比重,从而构成了高市场集中度。 图5: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抗组胺药物TOP5市场 (单位:万元) 结语 过敏是个复杂的疾病,分物质过敏和体质过敏,它也是导致呼吸道疾病的主要诱因,如急慢性鼻炎、咳嗽及喘息性症状多与体质过敏有关。过敏是不容小觑的疾病,但多不被人们重视。 随着国家医药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上,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抗组胺用药将处于稳中有降的态势,而城市社区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实体药店的抗组胺用药将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这与国家出台的政策逐渐落实后是相吻合的。
(文/小编)
标签阅读: 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