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学前沿 » 正文

起搏新技术:无导线超声心脏起搏

发布时间: 2020-05-07 14:19:19      来源:http://健康报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教授张萍   ■新技术追踪   自1958年人工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以来,一直是经静脉置入起搏器的电极导线,电极导线需要在X线影像的指导下置入,经过50年的发展,电极导线技术有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教授 张 萍 
 
  ■新技术追踪

  自1958 年人工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以来,一直是经静脉置入起搏器的电极导线,电极导线需要在X 线影像的指导下置入,经过50 年的发展,电极导线技术有了多种改进,但依然存在着电极导线置入带来的血气胸、电极导线脱位、血栓栓塞、穿孔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给一些患者增加了不应承受的痛苦,为此,人们一直梦想与期盼着无导线起搏技术的问世。

  2007 年,D ebra E.Echt在美国《心律杂志》发表了“无导线起搏新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的文章,该技术是通过超声波能量的发送进行心脏起搏的实验研究,文章阐述的内容使全世界的起搏领域顿觉眼前曙光一现,使人们看到了心脏起搏技术的新革命。

  工作原理

  超声心脏起搏最初需在心腔内经导管技术放置带有超声波接收器的电极,此后经胸壁发放的超声波能量穿过身体被接收器接收,经能量转换器转换,超声波能量转换为脉冲电能波,脉冲电能波再刺激心肌,完成心脏起搏的目的。

  动物实验

  2006 年Echt曾利用猪进行超声介导的无导线心脏起搏技术研究,结果显示:超声介导的心脏起搏能够有效夺获心肌,并能进行多个部位的起搏。超声介导起搏与直接电刺激起搏的阈值比较结果显示,超声介导的起搏电压高于直接电刺激起搏,但17 个部位所测的阈值水平与直接电刺激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超声介导的心脏起搏短期比较安全,心脏起搏机械损伤和热损伤较低,超声波穿过的组织受损也较小。

  临床研究

  2007 年香港圣玛丽医院的Lee 等人报道了全球第一个应用超声介导无导线心脏起搏的临床研究,入选24 名患者,共计起搏了80 个部位,77个部位能够持续性夺获,超声波发射和接收的距离11.3±3.2cm(5.3cm ~22.5cm),平均起搏阈值1.01±0.64V ,在超声介导起搏过程中患者均无不适症状,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结果证明超声介导的无导线起搏在急性期安全有效。

  展望未来

  超声介导的无导线心脏起搏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股静脉放置心腔内起搏器电极,避免了锁骨下静脉等穿刺,减少了相关的并发症(血气胸、动脉损伤等)。2.避免了置入式电极导线的弊端,如:电极导线断裂、穿孔以及感染。但这一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需要评估长期超声波发射时对人体的危害;研制微型置入式超声发射仪;固定腔内带有接收器的电极等。目前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都属急性期评价,有关远期效应尚需进一步的探索,但其打破了自起搏器问世50年来必须“置入式电极导线”这一传统理念,为无电极起搏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曙光。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