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洗涤剂、食品添加剂或者油漆等,这些产品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清洁、方便。但是,它们是不是都没有毒性呢?欧盟联合研究中心的学者托马斯·哈通介绍说:“某种物质是否有毒性的确切结论需要通过动物实验才能做出。对每一种物质,你都需要400只大鼠,让它们持续接触两年这种物质。然后,你还需要大约两年的时间,对这些大鼠的所有组织进行切片分析,看有没有什么地方生成了癌症。也就是说,前后需要差不多5年的时间,才能得出定论。1981年以来新登记的化学品共有4000多种,只有14种接受过这样的测试。” 为了测试一种物质是否致癌,需要400只大鼠,5年时间和大约100万欧元的费用,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工业界拒绝进行这一测试。哈通的工作重点就是开发其他测试方法。他介绍说:“我们今天需要其他测试方法,不仅仅是为了减少使用动物,进行更为仁慈的学术研究,而且也是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否则的话,你根本无法完成对3万种化学品进行测试的巨大工程。如果可以利用培育细胞,那么这项工程还有完成的希望,必要时你还可以使用机器人。” 目前科学家们就在检验能否利用培育细胞替代动物实验。他们利用实验室人工培育的大鼠和小鼠细胞,让它们接触接受测试的化学品几个星期,然后通过细胞染色法,看有没有生成癌细胞。哈通介绍说:“培育细胞对致癌物质的反应就像活动物的组织一样:在致癌物质的作用下会产生恶性病变。” 不过,要想得到可靠的结论,研究人员必须选择合适的细胞。哈通进一步介绍说:“测试选用的细胞系必须是一个先天就很容易发生癌变的细胞系,也就是说它们有时会自发生成肿瘤。因此,这种细胞最为敏感,最适合测试某种物质是否有致癌作用。” 这种替代方法的最大好处是不需要动物,费用仅1万欧元。此外,它还可以用来测试纳米颗粒对人体的作用。迄今为止,人们对纳米颗粒的作用还所知甚少。哈通说:“目前最知名的应用大概是防晒霜,使用纳米颗粒状的氧化钽来隔离紫外线的防晒霜。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有这样的纳米颗粒,我们的细胞显然很愿意吸收这样大小的金属粒子。但我们需要有效的方法来测试纳米颗粒是否有致癌作用。” 由于科学家们使用的是大鼠和小鼠的培育细胞,所以,可以和利用大鼠和小鼠进行的动物实验进行比较。但就可靠性来说,动物对许多化学品的反应和人还是不一样的。像上个世纪60年代的“反应停”事件,单凭动物我们就不会发现,因为它对大鼠和小鼠没有致畸形作用。换句话说,我们还需要其他途径,如利用人类的培育细胞就是一个大有前景的途径,因为它更接近人体反应。但问题是,科研界迄今还没有培育出适合毒性测试的人类细胞。 王忠田编译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