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衣晓峰通讯员陈英云)哈医大第一临床学院神经外科副教授梁鹏博士研究创立了小神经球传代方法,促进了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增殖、存活和分化的能力,成功地建立了人神经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系统,为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带来了良好的前景。此项成果最近获得了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临床上,脊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很多学者对干细胞培养和应用潜力有兴趣,因为这些细胞可以提供神经元。神经元细胞作为再生轴突的靶点,能促进神经环路的重建。课题组利用小神经球传代方法成功建立了神经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传代系统,证实在细胞传代和诱导分化时,将干细胞增殖形成的神经球消化成含10个~20个细胞的小神经球,可明显提高细胞的体外存活能力和增殖能力。利用小神经球传代方法在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可达10个月,传代25代,从单一的细胞可扩增至10万个细胞。多次传代后细胞冻存对细胞的存活力无明显影响,多向分化潜力表现稳定。生长曲线显示,细胞数量在经过了很多次传代后始终呈指数扩增状态,这为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和移植提供了大量细胞来源。 该课题组还成功建立了神经干细胞小神经球脊髓断端多点移植技术。研究发现,小神经球脊髓移植大鼠在体外和受伤大鼠脊髓内诱导分化的神经元显著高于传统的神经干细胞悬液移植法,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神经示踪技术证实,受伤大鼠脊髓皮质脊髓束再生,并和远端神经元之间建立了突触联系,脊髓损伤后截瘫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课题组首次提出了人胚神经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存在与先前研究不同的修复机制,即神经干细胞在移植治疗脊髓疾病时,除了细胞替代效果以外,还通过营养支持,即细胞基质的作用,促进神经环路的再通。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