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雪飞通讯员张献怀从10月24日结束的第二届中美妇科高峰论坛获悉,国内外医学界对于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盆底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策略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简单地把有病的器官“一切了之”,发展到修复和重建器官功能。盆底障碍性疾病的治愈标准,已由传统单纯立足于一系列客观检查和医生观点的“客观治愈率”,过渡为兼顾关注患者术后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的“主观治愈率”。 据中华医学会妇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郎景和教授介绍,以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为代表的盆底障碍性疾病困扰着30%左右成年女性的身心健康。近年,“整体论”在国外妇科界兴起,盆底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目标由解剖的恢复发展到功能的恢复和重建。我国接受这一转变比国外稍晚,但发展较快,不仅很快成立了全国女性盆底学组,培养了专业队伍,而且各种条带手术、补片手术已在大城市普遍开展。他提醒,妇科泌尿、盆底重建外科治疗不可一哄而上,术前评估、适应症选择、人员培训和术后随访等相关环节一个都不能“软”。 著名创伤外科专家盛志勇院士指出,注重微创、注重自体组织移植和生物材料应用等修复重建外科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女性泌尿、盆底重建领域。所谓微创,除了微创技术之外,更重要的内容是医生的微创理念,要让医务工作者真正将“修复缺损、重建功能、改善外形”三者有机结合,优选出更加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以造福患者。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