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林洵)昨日在沪结束的“过敏性疾病诊断和防治国际论坛”上,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将过敏原首次进行了科学分类,并建议尽快出台过敏原评价的指导原则,以对不同类别的过敏原进行分类管理,确保过敏性疾病特异性诊断的有效性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规范化。 据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宏誉教授介绍,过敏原主要分为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两大类。吸入性过敏原又分最常见、常见、少见和罕见四类,其中最常见的占10%,包括户尘螨、粉尘螨和蒿属花粉等。食物性过敏原分最重要、重要、次要和极少出现过敏的食物四类。其中牛奶和鸡蛋等为最重要的过敏原,这两种过敏不但多见,而且可以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因牛奶致死者屡见不鲜。 专家认为,目前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在全球呈上升趋势,过敏原种类繁多,且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很多过敏原具有中国特色。如蒿属花粉和草花粉在我国有广泛分布,是我国重要的致敏花粉。桑蚕丝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过敏原。 近年来,国内外各种过敏原产品,包括诊断用的仪器、设备、试剂,以及各种用于免疫治疗的过敏原制剂纷纷进入市场,科学评价这些产品迫在眉睫。对于诊断试剂,应特别强调其原理的科学性、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特异性治疗,应进行临床验证。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