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卵巢癌、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中,均存在p16基因的表达异常,包括纯合缺失、p16蛋白表达降低和缺失及甲基化。 既往认为抑癌基因的失活是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物质丢失,现已证明DNA甲基化是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第三种机制。由哈医大二院妇产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原继荣新近完成的两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省博士后基金课题,在国内首次将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用于不同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分期的妇科恶性肿瘤检测中,从而提高了上述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且有助于对预后和病情复发进行判定。 原继荣博士在长达6年的时间中,顺利完成了对206名不同期别和病理类型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的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p16蛋白表达的研究。p16蛋白为公认的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具有减慢细胞周期的“刹车”作用,是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原继荣博士在研究中发现:妇科恶性肿瘤中均存在p16基因的表达异常,其中卵巢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都有p16基因蛋白表达缺失,几率随卵巢癌病程进展而增加;p16蛋白的表达率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Ⅲ期、Ⅳ期病理组显著低于Ⅰ期、Ⅱ期病理组;p16基因甲基化在子宫内膜癌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有可能是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p16基因缺失则多见于分化差、恶性程度高和分期相对较晚的病例。 专家评价指出,这一课题首次采用较大样本结合临床资料,同时对3种妇科恶性肿瘤中p16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为寻找早期诊断、复发及预后判定的特异性分子生物学指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