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乐民 曹 政□
“网底”不能没有“家”
“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目前村级卫生室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发展,阻碍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全面实现。”何维委员3月9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大会上发言中说。
在过去的5年中,国家安排资金改造和新建1.88万所乡镇卫生院,为1.1万个乡镇卫生院配置了医疗设备,明显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面对取得的成绩,全国政协委员对目前存在的不足也直言不讳。
村级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是农村卫生工作中最贴近百姓的基础环节,可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何维说,但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村卫生室这一“网底”的建设和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忽视。
为撰写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专门组织一些委员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村级卫生室建设尚缺乏国家有关政策的进一步保障,村级卫生组织不健全,村级卫生室建筑不标准,基本诊疗器械匮乏。
在贵州省毕节地区,4158个村级卫生室中,85.3%是“以家代室”、“居家坐医”;大部分村级卫生室业务区和生活区不分,诊断室、治疗室、药房混设,甚至农药、杀虫剂与医疗用药混放,存在重大医疗安全隐患。在贵州地区,87.8%的村级卫生室只配有“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有7%的村级卫生室甚至连“老三件”都没有。
何维说,2007年卫生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未提出村级卫生室具体的建设目标和中央资金支持的明确标准。此外,有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具体措施不到位。如2006年在中央实施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除个别重点地区外,村级卫生室建设没有被纳入规划范围。
针对农村卫生网薄弱的状况,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在向全国政协提交的提案中建议国家加大对村级卫生室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有效管理。
何维说,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村级卫生室是以集体筹办为主的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政府财政应给予专项支持,建立以中央和省级财政为主的稳定投入机制,以多渠道筹措资金作为补充,制定切实可行的执业准入标准,规范工作职责与流程,加强能力建设。
更缺的是“人”
贵州省一位基层干部对政协委员调研组说:“做到小病不出村,要有一个窝(村级卫生室),要有一个人(卫生技术人员)。”
但在贵州毕节地区现有的4158个村级卫生室中,12.2%不能开展一般常见病诊疗,12.4%不能开展预防保健工作,还有部分村级卫生室不能独立开展业务。
贵州省的情况仅仅是一个代表。由于我国乡村医生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严重流失,同时又缺乏有效的补充机制,目前全国平均每千名农业人口只有村医1.10人。
谢茹委员表示,不仅仅是乡村医生,包括乡镇医院卫生人员在内的整个农村卫生服务普遍存在人力、人才短缺的问题。她说:“农村卫生的人员队伍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记者了解到,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和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都提交了提案,建议政府加大投入,以推进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
这些提案建议,要落实对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村卫生人员的财政补助,保证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着力解决村级卫生人员的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问题,合理解决其职称待遇等问题,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大力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由乡镇卫生院履行对村级卫生室的管理职能,使村级卫生室操作有序化、运行规范化。
提案还建议,加强在岗村级卫生人员的在职教育;制定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鼓励、引导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以上的人才到村级卫生室执业,逐步形成农村基层卫生队伍补充的长效机制。
“网底”不能没有“家”
“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目前村级卫生室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发展,阻碍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全面实现。”何维委员3月9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大会上发言中说。
在过去的5年中,国家安排资金改造和新建1.88万所乡镇卫生院,为1.1万个乡镇卫生院配置了医疗设备,明显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面对取得的成绩,全国政协委员对目前存在的不足也直言不讳。
村级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是农村卫生工作中最贴近百姓的基础环节,可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何维说,但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村卫生室这一“网底”的建设和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忽视。
为撰写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专门组织一些委员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村级卫生室建设尚缺乏国家有关政策的进一步保障,村级卫生组织不健全,村级卫生室建筑不标准,基本诊疗器械匮乏。
在贵州省毕节地区,4158个村级卫生室中,85.3%是“以家代室”、“居家坐医”;大部分村级卫生室业务区和生活区不分,诊断室、治疗室、药房混设,甚至农药、杀虫剂与医疗用药混放,存在重大医疗安全隐患。在贵州地区,87.8%的村级卫生室只配有“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有7%的村级卫生室甚至连“老三件”都没有。
何维说,2007年卫生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未提出村级卫生室具体的建设目标和中央资金支持的明确标准。此外,有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具体措施不到位。如2006年在中央实施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除个别重点地区外,村级卫生室建设没有被纳入规划范围。
针对农村卫生网薄弱的状况,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在向全国政协提交的提案中建议国家加大对村级卫生室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有效管理。
何维说,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村级卫生室是以集体筹办为主的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政府财政应给予专项支持,建立以中央和省级财政为主的稳定投入机制,以多渠道筹措资金作为补充,制定切实可行的执业准入标准,规范工作职责与流程,加强能力建设。
更缺的是“人”
贵州省一位基层干部对政协委员调研组说:“做到小病不出村,要有一个窝(村级卫生室),要有一个人(卫生技术人员)。”
但在贵州毕节地区现有的4158个村级卫生室中,12.2%不能开展一般常见病诊疗,12.4%不能开展预防保健工作,还有部分村级卫生室不能独立开展业务。
贵州省的情况仅仅是一个代表。由于我国乡村医生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严重流失,同时又缺乏有效的补充机制,目前全国平均每千名农业人口只有村医1.10人。
谢茹委员表示,不仅仅是乡村医生,包括乡镇医院卫生人员在内的整个农村卫生服务普遍存在人力、人才短缺的问题。她说:“农村卫生的人员队伍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记者了解到,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和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都提交了提案,建议政府加大投入,以推进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
这些提案建议,要落实对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村卫生人员的财政补助,保证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着力解决村级卫生人员的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问题,合理解决其职称待遇等问题,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大力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由乡镇卫生院履行对村级卫生室的管理职能,使村级卫生室操作有序化、运行规范化。
提案还建议,加强在岗村级卫生人员的在职教育;制定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鼓励、引导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以上的人才到村级卫生室执业,逐步形成农村基层卫生队伍补充的长效机制。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