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期采访陕西多家医院及血站了解到,由于今年夏季持续高温,使街头无偿献血人数骤减,多家大型医院血液库存已低于红色预警线,对部分手术用血及输血治疗造成影响。多位专业人士建议,应尽快通过建立联席制度、将献血指标纳入文明考核等措施完善采供血机制。
血液库存已“红色预警”
位于西安市的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是西北地区门诊及手术量最大的三甲医院,同时承担着战备用血的任务。由于医院有30%以上的患者来自陕西周边省份,这些患者中不少为需要做大型手术的危重病人,因而每天在手术及常规治疗中的用血量也较高。从7月初起,这家医院就出现了持续性医疗用血不足。
西京医院输血科主任尹文告诉记者,目前医院每天手术及治疗用血的缺口达40%左右,尽管采取了延长街头采血时间、鼓励患者亲友互助献血等多种措施,但在医院的一些手术量较大的科室,仍有部分手术因血液供应不足而滞后进行。
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要维持医院患者的常规输血和手术输血,每天血液的库存量需要达到600个单位(每个单位200毫升)。医院输血科主任王宝燕说,近期医院每天的库存量不足100个单位,导致约1/3的手术因为临床用血不足而不得不推迟。
西安市血液中心承担着西安市200多家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据中心负责人介绍,近期西安市中心城区各采血点日采血量不足600个单位,而临床日平均用血为900个单位,缺口比例超过30%,西安已多次从安康市、大连市异地调血。近期血站血液平均库存持续在2700至2800个单位,按照《西安市突发公共事件血液保障应急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规定,红细胞类制品库存总量低于3000个单位即达到红色预警分级。
季节性供血不足已成常态
尹文认为,在每年的冬夏两季,由于天气原因街头义务献血者的数量会明显减少,因而不少省市都会出现采供血不足的情况。而陕西省的西安、宝鸡等市由于医疗资源较为集中,吸引了许多周边省份急重症患者前来就医,医疗血液库存紧缺的矛盾就更为突出。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天气原因外,采血点数量不足也是造成当前临床用血不足的原因之一。与南方一些省会城市通常设置几十个采血点相比,西安市目前只审批允许在主城区8个地点设置流动采血点。这些采血点中还有3个因为停车点被占用、城管不配合等原因无法开展正常采血。而陕西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对义务献血认识不足,团体献血仅占西安市采血量的约13%,缺少持续稳定的血源、医疗血液的主要来源仍为街头采集,这也加剧了血液供应的供需矛盾。
由于医疗用血供应紧缺,西安市个别医院还出现了“血头”招募***人员,为急需用血的患者提供有偿供血的违法行为。一些医务工作者还认为,供血不足导致一些手术和治疗无法正常开展,无疑会加剧医患矛盾,影响群众对医疗机构的信任。
采供血机制急需完善
记者采访多位医务工作者认为,要解决长期以来的季节性血液供应短缺问题,需通过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将无偿献血纳入相关单位的文明考核、推动自体血回收技术使用等措施完善当前的采供血机制。
建立无偿献血联席会议制度。陕西急需建立由卫生、公安、城管、规划、财政、教育等与无偿献血工作相关的部门联合参与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成立献血委员会,以联席会议的形式解决当前较为迫切的献血车停放难、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同时各级政府尽快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新闻媒介应无偿开展献血的社会公益性宣传。
将无偿献血纳入相关单位的文明考核。由于团体献血能有效为医疗用血提供持续和安全的血源,因此应将献血指标纳入机关、高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文明考核,并制定具体奖励政策,对在献血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给予鼓励。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各级红十字会在宣传无偿献血、参与献血工作中的法律责任。
推动自体血回收技术广泛使用。术前自体血储备和术中自体血回收技术目前已完全成熟,这一技术不仅能有效解决血液量供应不足的问题,而且比输入采集血液更为安全。但由于耗材费用较高,在临床中多数患者未主动选择使用。因此建议将这一项目费用适度由医保承担,同时提高医疗机构的输血水平,规范医生临床合理用血。
标签阅读: 中国季节性供血不足已成常态 采供血机制急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