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黄翼然介绍,2017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SIMC门诊量增幅超过100%,收入也实现翻番!
门诊量大增超100%!
“之前有人不看好上海国际医学中心(SIMC),说这个地方太‘高大上’了。我们的定位就是高端的,关键是要找出与其他医院不同的地方,实现差异化经营。我认为只要找出10个特色就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条路。”8月9日,SIMC院长黄翼然独家对话《看医界》时如是表示。
就任SIMC院长之前,黄翼然曾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医院管理经验丰富。但在接管SIMC这块上海乃至全国的医改试验田后,他发现公立医院的那套打法在SIMC根本行不通。
虽然高端医疗的定位遭到很多人的质疑,黄翼然却认定这就是SIMC区别于公立医院的最大特色,只要定位明确,找对路子,高端医疗就必然能找到存活的土壤。
黄翼然认为,医改的政策在推进,但政策仍是死的,路是靠走出来的。据黄翼然介绍,2017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SIMC门诊量增幅超过100%,收入也实现翻番!
抓住内科医生、患者机遇
SIMC是如何在争议和困境中取得突破的呢?黄翼然向《看医界》表示,其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开展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并抓住机遇,做公立医院不做的事情。
据了解,实施药品零加成以后,以用药为主的内科成为公立医院收入损失最大的一块,看得越多亏得越多。
这实际上给私立医院的内科门诊发展带来了一些新机遇--通过发展特色技术和服务,吸引三甲医院内科医生来SIMC多点执业甚至全职加入,有了优质医生资源,患者自然也来了。据悉内科门诊目前已经成为SIMC巨大的收入增长点。
黄翼然也建议,私立医院无需和公立医院拼难度、比病房床位数量,让公立医院去承接疑难杂症,SIMC就把重点放在了那些风险合理,适合开展的门诊或手术项目上。
他认为,一些私立医院可以完全由特色门诊组成,以国际医学中心为例,黄翼然介绍,将陆续重点打造至少10个特色专科门诊。
给患者有尊严的医疗服务
黄翼然表示,如果将来能按消费人群、购买力来进行分级诊疗,私立医疗机构的定位需要更加清晰。在商业保险尚不发达的当下,私立医院该将患者定位在哪一人群呢?
黄翼然表示,社会医保肯定是不能考虑的,除了商业保险客户,国际医学中心把患者定位在了自费患者群体。
“我们能够满足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尊严需求,举个例子,前段时间一位癌症晚期病人,没有一家医院愿意接收,就来到了我们这里,在患者临终的前一天,我们给病人举办了亲属告别仪式,并在医院给病人的女儿举办了订婚仪式,让病人安心无牵挂地、有尊严地离开,就在第二天早上,病人过世了。我相信很多病人临终时都希望拥有这样的尊严,而且费用并不多。”
既然是高端医院,就要坚持走国际化路线,构建全球医疗合作平台。SIMC对与国外医疗的合作一直持开放态度。
今年初,他们引入了全美第一的眼科医院美国BascomPalmer眼科中心,来组建眼科医生团队,开展国内尚未开展的眼眶畸形治疗。黄翼然表示,如果患者有意向,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到国外就诊的通道。
民营医院要建机场,让医生来飞!
“民营医院要建机场,让医生来飞。”黄翼然认为,大批优秀医生持续走向市场开展多点执业或自由执业,也是私立医院的一个巨大机会。据了解,SIMC很早就开始与多点执业医生及医生集团合作,打造医生多点执业平台。
不仅如此,他们目前还正在打造医生集团孵化基地,基地位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是国家卫计委和上海市政府主推的集“医、教、研、产”为一体的医学专业园区,是张江科学城的副中心,因此政策条件也比较优惠。
据了解,2017年5月以来,在《看医界》与SIMC联合主办的“中国医生集团系列实战训练营”上,来自全国近300家医生集团及医生团队来到国际医学中心接受培训,已经有来自福建、浙江、北京、四川等多个省市的十几家医生集团入驻SIMC医生集团孵化基地。
作为最早到SIMC进行多点执业的著名专家,黄翼然也为那些想要走出体制,自己创业的医生提出了建议:“一批批出来创业的医生会带来更先进的理念和更好的技术,但医疗是与人相关的,不论姓公姓私,不论多点执业还是医生创业者,看病绝对不能浮躁,医疗质量是关键点,病人始终都是第一位的;否则就难走得稳,走得远。”
标签阅读: 门诊量大增超100!揭秘SIMC的惊艳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