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 正文

MR手术让患者变透明人 肿瘤立体图像悬浮空中

发布时间: 2020-05-28 21:26:38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更新时间2017-08-28 23:59:24 | fx_b7351064

更新时间:2017-08-28 23:59:24 | fx_b7351064

  以往手术时,医生只能根据患者术前的CT、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在自己的脑海里先建立一个大概的病灶模型,然后根据经验进行手术操作。但是每个患者个体是有差异的,医生在做手术时经常发现实际的解剖结构与想象的有一定的出入,这时医生就需要在手术现场二次“重建模型”,并且调整手术方案,造成手术时间延长,手术风险增加。

  8月24日,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进行了一台胸骨后甲状腺肿切除手术。以往需要3、4小时的手术,只用了不到1小时就完成。为何手术时间大大缩短?这要归功于手术中使用的混合现实(MR)全息影像技术。最近,这种被称之为“透明手术”的高科技“低调走红”,记者也有幸在手术室直击了这台“黑科技”手术。

  神奇!MR手术让患者变“透明人” 肿瘤立体图像“悬浮空中”

  戴上特制眼镜 肿瘤立体图像“悬浮”空中

  患者是一名58岁的男性,此前被诊断为胸骨后甲状腺肿,辗转几家医院后,慕名来到江苏省肿瘤医院。据了解,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发生率较低,颈部肿块常不明显,主要病灶都突入胸腔,压迫大血管和气管。

  胸外科著名专家许林教授介绍,患者的肿瘤发源于甲状腺,从颈部突入胸腔,被周围大血管、神经、气管紧密包绕,而且肿瘤的营养血管非常丰富。按以往的手术经验,这样的肿瘤需经颈部和胸部两个部位开两个大切口才能将其完全切除,手术创伤大、难度大,一般需要3、4小时才能完成。

  这次手术开始前,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记者也戴上MR眼镜。调好角度后,记者就看到手术台上空悬浮着一个人体上半身的三维立体影像,骨骼、心肺等人体脏器甚至大小血管都一清二楚,患者的身体如同透明。

  “看,这就是肿瘤。”许林教授用手指着颈胸交界处一块绿色的肿块说。记者看到,果然如许林教授介绍,肿瘤周围的组织结构错综复杂。

  两刀改一刀,复杂手术变成“微创手术”

  三维立体影像可以调节大小和远近,还可以将病灶从人体结构中单独剥离出来,这样看得更加清晰直观。

  10点,手术准时开始。

  许林教授在患者颈部做了一个小切口,因为已经“预见”了切口下的情况,心中早已明确了肿瘤的位置并且规划好了手术路径。“我们大胆地将原本的两刀改为一刀”。手术过程中,许林教授和胸外科李明主任密切配合,不时抬头看一眼三维图像,精准避开所有重要血管,精细分离肿瘤。

  神奇!MR手术让患者变“透明人” 肿瘤立体图像“悬浮空中”

  “出来了!”许林教授将患者的肿瘤轻轻牵出切口。经测量,肿瘤大小为10cm*5cm*5cm。患者的肿瘤被完整切除,整个手术室的人都在为这名患者高兴:无需再开胸承受第二刀了。

  缝合伤口后,巡回护士记录下此次手术的出血量:50毫升。

  “ 出血量很少,可以说是微创手术了。”许林教授介绍,以往这样的手术,出血量会达到三四百毫升。

  记者离开手术室时,还没到11点。

  与患者沟通更方便,将成为胸外科利器

  MR西南地区区域经理杨佳谊也在手术现场,她告诉记者,MR全称MixedReality,是一种混合现实技术,将真实场景和虚拟场景融合在一起,具有现场感、混合性和逼真性等特点。

  具体到这台手术,医生在术前把精确的核磁共振和CT扫描结果传给技术人员做成3D影像。医生戴上MR眼镜,就可以清晰看到病灶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不仅可以更加清晰了解病情,设定更加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案,而且在手术过程中,也可以帮助医生精准定位和准确切除肿瘤。这样不但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也大大降低手术风险。

  许林教授表示,因为所有数据均来自患者本身影像数据重建,因此信息的真实性和唯一性都得到保证,除了让医生阅片更加精确外,全息影像的呈现方式,也让医生与患者沟通时更加方便,患者可以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和相应的治疗方案,减少了因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会,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许林教授表示,这次手术是江苏省肿瘤医院首台MR技术辅助下的手术,此后这项技术会更广泛地应用在其他手术中,将成为胸外科医生不可或缺的一大利器。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