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世界最古老的医学系统之一——中医频繁遭受质疑和批评之际,中国政府正式将它纳入保障全民健康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中,更重要的是,它不是担当
西医的“小伙伴”角色,而是拥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中国政府部门已在上海、浙江等地正式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决心在全国建立一套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内涵历经数千年洗练已发展为:预防疾病发生——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就通过控制处理,不使它严重或蔓延——如果已经康复,就防止疾病复发。
在“治未病”中,中医的服务对象将由病人为主拓展为病人、亚健康人和健康人,服务范围由医疗为主拓展到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各领域。
中国卫生部门的官员说,中国正在建设中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追求的是人的高层次、高水平健康,而将中医药纳入进来,作为不可或缺的医疗技术支撑,可弥补西医的缺陷和不足。
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有关“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论述中,提出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指出,要加强对中医学“治未病”理念的思考和研究,进一步凸显其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价值。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中医“治未病”试点工作,创建了以健康文化为基础、健康管理为核心、健康保险为保障的“KY3H健康保障模式”,并获国家1000万元经费支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中共十七大作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后,加快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工作,核心就是探索深化“治未病”健康工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将于本月25日在北京举行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以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广泛开展。
11日,上海市在试点的基础上,正式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目前,上海、浙江等地中医院纷纷筹建“治未病”中心,搭建服务平台。
借助中医体质辨识、听音辨病等一系列价格低廉、简便易行的手段,为个人建立动态的体质状况档案,提供全方位反映个人健康状态的报告,量身定制个性化养生调理方案,帮助选择有针对性的健康维护方式。
同时,借此对人群进行鉴定与辨识,筛查易感致病因子和易患病,掌握疾病传播变化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林水淼表示:数千年来,中国中医养生医学和治疗医学同步发展,和西医在临床治疗上各有千秋。中医学天人合一、保健养身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简、便、廉、验”的特点,在“治未病”中大有可为。
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全球调查显示:目前,疾病人群占20%,亚健康人群占75%,健康人群仅为5%。对人的健康和寿命来说,生活方式和行为起的作用占60%,居于主导地位,医疗仅占8%。只要有效改善生活方式,80%的心脏病和糖尿病、70%的中风、50%的癌症可以避免。
疾病谱的改变,全球性的心脏病、高血压、肿瘤等慢病蔓延,耗费的人力、物力日益庞大,也为中医在预防保健领域和西医各竞所长提供了广阔舞台。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慢病死亡人数已达总死亡人数的80%,60%的门诊病人为慢病患者,约25%的城市居民患各种慢病。
林水淼指出,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和干预,降低医疗费用,让人人享有健康,将是大势所趋。(记者 仇逸)
西医的“小伙伴”角色,而是拥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中国政府部门已在上海、浙江等地正式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决心在全国建立一套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内涵历经数千年洗练已发展为:预防疾病发生——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就通过控制处理,不使它严重或蔓延——如果已经康复,就防止疾病复发。
在“治未病”中,中医的服务对象将由病人为主拓展为病人、亚健康人和健康人,服务范围由医疗为主拓展到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各领域。
中国卫生部门的官员说,中国正在建设中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追求的是人的高层次、高水平健康,而将中医药纳入进来,作为不可或缺的医疗技术支撑,可弥补西医的缺陷和不足。
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有关“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论述中,提出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指出,要加强对中医学“治未病”理念的思考和研究,进一步凸显其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价值。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中医“治未病”试点工作,创建了以健康文化为基础、健康管理为核心、健康保险为保障的“KY3H健康保障模式”,并获国家1000万元经费支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中共十七大作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后,加快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工作,核心就是探索深化“治未病”健康工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将于本月25日在北京举行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以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广泛开展。
11日,上海市在试点的基础上,正式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目前,上海、浙江等地中医院纷纷筹建“治未病”中心,搭建服务平台。
借助中医体质辨识、听音辨病等一系列价格低廉、简便易行的手段,为个人建立动态的体质状况档案,提供全方位反映个人健康状态的报告,量身定制个性化养生调理方案,帮助选择有针对性的健康维护方式。
同时,借此对人群进行鉴定与辨识,筛查易感致病因子和易患病,掌握疾病传播变化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林水淼表示:数千年来,中国中医养生医学和治疗医学同步发展,和西医在临床治疗上各有千秋。中医学天人合一、保健养身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简、便、廉、验”的特点,在“治未病”中大有可为。
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全球调查显示:目前,疾病人群占20%,亚健康人群占75%,健康人群仅为5%。对人的健康和寿命来说,生活方式和行为起的作用占60%,居于主导地位,医疗仅占8%。只要有效改善生活方式,80%的心脏病和糖尿病、70%的中风、50%的癌症可以避免。
疾病谱的改变,全球性的心脏病、高血压、肿瘤等慢病蔓延,耗费的人力、物力日益庞大,也为中医在预防保健领域和西医各竞所长提供了广阔舞台。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慢病死亡人数已达总死亡人数的80%,60%的门诊病人为慢病患者,约25%的城市居民患各种慢病。
林水淼指出,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和干预,降低医疗费用,让人人享有健康,将是大势所趋。(记者 仇逸)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