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导引始终是我们中国人喜欢的养生方法,现在能见到的最早文献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导引图,帛书导引图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里面基本上已经涵盖了后世众多导引方法基本动作,包括某些需要辅助工具的导引。
而说到现代人最熟悉、最容易习练、保健功效显著的还是要首推八段锦,八段锦是一套由八节动作编成的功法。锦是一种柔和优美的丝织品,八段锦这套功法因为动作舒缓优美而为名,近代广泛流传的动功八段锦套路是清朝光绪年间定型、定名的,但是在民间的800多年流传过程中,功法、歌诀也有一些变化。
比如说南朝梁陶弘景有一本著作叫《养性延命录》,其中有一篇讲导引,叫“导引按摩篇”,其中有“狼踞鸱顾,左右自摇曳”、“顿踵三还”这样的描述,还有左右挽弓势、左右单托天势、两手前筑势,应该和现在八段锦中的“五劳七伤往后瞧”、“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背后七颠百病消”有渊源关系。
到宋代,八段锦这个名字正式出现,并被称为“长乐安生法”,到南宋时,有道教学者已经开始整理八段锦,他们发现八段锦已经有各种不同的版本,其中一个版本这么写:“子后寅前东向坐,冥心琢齿……”是一种坐势八段锦,首先纳入考虑的是时辰和方位——也就是晚上11点之后到凌晨3点之前,面向东方坐着练习。而另一种冠名为“钟离八段锦”的功法口诀说:其法于甲子日,夜半子时起首,行时口中不得出气,唯鼻中微微放清气。每日子后午前各行一次,或昼夜共行三次……又加入了两个因素——择日和习练次数,而且这时候的八段锦已经明确记载要配合呼吸法了。
等到明清两代,养生蔚然成风,很多著作中都提到八段锦,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朱权所写的《活人心法》的上卷“导引法”中就记载了八段锦,还有《类修要诀》、《赤凤髓》、《修龄要旨》、《万寿仙书》、《遵生八笺》等著作中都收录了八段锦。1957年还有国家组织专家重新整理的八段锦,出版了图文并茂的坐式、立式八段锦。
八段锦功效我国古代一些健身法,大都有明确的健身目的,某一动作可有益于某一脏腑,防治某一脏腑、经络的疾病,都有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例如有一种叫作“五脏导引法”的健身法,其动作可分为分别防治肝、胆、心、脾、肺、肾的某些疾病,“四时导引法”的动作分别具有补肝、补脾、补心、治肺、治肾等作用。
八段锦也是如此,每个动作的名目都注明了专门增强哪一脏器。例如“两手托天”可以“理三焦”,“单举手”可以“调理脾胃”,两手攀足可以“固肾腰”,“摇头摆尾”可以“去心火”等,体现了体育与医学、体育与气功相结合,既抓住了保健的重点,又照顾了全面。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肌肉、关节与内脏之间,内脏与内脏之间,都有着复杂的联系。八段锦各个动作当然可能对某些内脏或经络有较多的作用,但总的看来,作为保健体操的八段锦,它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全身性的,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不是说只有单举手,或只靠单举手就能调理脾胃,一个往后瞧的动作就能把“五劳七伤”都去掉了。实际上是八段锦的各节动作综合起来,才能起到调理脾胃、理三焦、去心火、固肾腰等作用,也就是说才起到全面健身作用。
一套坐式或立式八段锦做完大约只需要10分钟的时间,一般做完3遍身体微微汗出(晨起日出时习练就可以),长期坚持就有效果。有研究表明,习练八段锦可以明显改善人体的柔韧性水平,有效锻炼脊柱肌群的力量和柔韧性,还能提高心血管机能,不过这个研究的结果都是在习练6周之后对比发现的。
练法第一动作:两手托天理三焦
注:有的人说,双手如托重物用力上举,须闭气行之。
大同小异,我的体会主要是拉胸拔背,这是形体要做到的;
呼吸是,在抱球时吸气,然后十指交叉上举时吸完,在顶上闭气(其实用意念缓缓吸气)
头要往上看;
手大开下行回归抱球时缓缓吐气;
周而复始8次即可(有人说6次,次数不是很重要,主要是做到位)!
这个最有感觉是腰背两条韧带,及胸腹的拉伸
(其实人伸懒腰的本能就是很好的调节);
两掌心迅速发麻发热。
第二动作:左右开弓如射雕
注:开步为马步(很多图是八字脚,但是师父一直都教平行脚),
一手向前极力推,一手向后极力拉;
向前推的手握拳,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撑开;
形成拉弓射雕式;
所谓神雕眼神要到,后手拉弦的也要力到;
呼吸是按开合,开呼合吸,
这时胸背得到横向拉伸,同时前手劳宫穴发热。
左右循环8次!
第三动作:调理脾胃臂单举
注:脚恢复与肩同宽,
一手向上极力托起,一手向下极力相按,
有顶天立地意,
呼吸按开合,开呼合吸,
要点是手掌要立,
肩不下垂,立身中正。
两条手臂能明显感觉到气血的流动。
左右循环8次!(脾胃不好的可以多几次)
第四动作:五劳七伤往后瞧
注:脚不动,头极力向后转看后方事物(脊柱旋转)。
很多地方都强调手的旋转,
这里我的感受是手的旋转也很重要,
简单的说一下五劳七伤,
五劳是指心、肝、脾、肺、肾,因劳逸不当,活动失调而引起的五脏受损。
七伤指喜、怒、思、忧、悲、恐、惊等情绪对内脏的伤害。
第五动作:摇头摆尾去心火
注:开步为马步,两手叉腰。
拧腰屈身下俯,
先由左到右,然后抬头起身,
颠尾(甩尾)掐腰;
要点得慢慢来,不要把头给摇晕了。
呼吸按上下,下吐上吸。
能调动任、督、冲三脉的运行。
第六动作:两手攀足固肾腰
注:初始抱球,两掌分按脐旁。
两掌沿带脉分向后腰。
上体缓缓前倾,下腰;
手随之而下至脚,
起身,手随之而起至头顶下抱球。
呼吸按上下,下吐上吸。
注意:有较重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俯身时头不宜过低.
第七动作:攒拳怒目增气力
注:开步为马步,两手握拳置腰间;
拳心朝上,两眼睁大;
左拳缓缓击出,吐气;
握固旋臂,吸气抓回,
左右交替循环,
提到怒目,就得有神,
力道可大可小!
第八动作:背后七颠百病消
注:两脚并拢,
吸气带动身子往上升,
踮起脚跟,
到吸不进为止,
全身放松坠落,
吐气;
这里有一个要点就是,
吸气的时候要提肛,提裆。
八段锦注意事项:1.本功法动作简单,不强求意念,但应尽量排除杂念,清静舒服的环境进行锻炼,衣服宜宽松不宜饱腹进行。
2.不强求呼吸,但要求尽量呼吸平缓,配合动作呼吸。
3.动作要求柔和,不僵硬,不可用力。连贯缓慢一气呵成。
对于习练者来说,每天坚持练功当然最好,倘若时间实在不允许,应确保一周练功不少于4天。至于每天练功的运动量,可根据习练者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切忌千篇一律。
下面介绍一些进阶的技巧:调身方法:和合松静、头正颈直、竖脊含胸、屈膝圆档、沉肩坠肘、松腰沉髋、趾扒踵落、舌尖抵腭、唇齿合拢、目似垂帘、面带微笑。
调息方法:自然呼吸 均匀 细密 柔和 深长
调整身形是对身体姿势和动作进行调整、锻炼并使之逐渐达到“和谐统一”练功状态。
如果练功是为防治疾病或保养身心健康,每次练习2至3遍为宜,时间约为40分钟至1小时。如果时间或身体健康状况不允许,可以采取多次练习叠加时间的方式,既可整套练习功法,也可将功法拆开多次习练,进而保持每天一定的运动量和练功时间。如果练功是为提高技能或参加比赛交流等目的,可根据习练者自身素质采取较大运动量进行练功。
但是,无论何种目的进行练功、还是运用何种运动量进行练功,均要以练功后的身心反应判断运动量是否合理。凡是练功后感觉精神愉快、脉搏稳定、血压正常、食欲及睡眠良好,次日身体无不良反应的,说明运动量基本适宜。凡是练功后感觉身体明显疲劳,脉搏长时间得不到恢复、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的,说明运动量已经过大,就应及时调整降低运动量和强度。
本文来源:,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