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让中医药再次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国人面前。12月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医药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16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已确认,《中医药法(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第一次审议,进入最后立法程序。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前夕,许多委员带来了关于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并列立法的建议,以及未来中医发展情景。
民族中医药法体现民族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保护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全国人大代表、包头市传染病医院医生胡瑞峰一直关注我国《中医药法》立法工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胡瑞峰表示,此次国家立法将有助于解决中医药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例如中医药怎样解决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怎么更好地融入经济产业链,民族医药如何兼容并蓄、更好得到体现等。
“民族中医药需要更好的传承,立法应该对民族医药发展、人才培养、继承创新与文化传播、保障措施进行统筹兼顾。”胡瑞峰认为,民族中医药法可以解决民族医药专家很多问题,例如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民族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以及民族医药人才匮乏等问题。
胡瑞峰认为,民族医药虽不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发挥着维护民众健康的重要作用。“到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蒙医医疗保健服务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信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蒙医药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迎接它的将是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胡瑞峰表示。
中医发展不能盲目按西医的路子
虽然中医药立法迎来了中医药发展的春天,但是目前的中西并存现状,是按照西医的观点、模式来管理、要求和改造中医。愣生生的把中医药逼入了‘死胡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院陈凯先委员说道,“其实,不仅是过去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科学比较落后的时代需要中医药,在当代医学发展前沿来说,中医也同样重要。但从目前来看,随着西药研究的快速发展,中医研究及其‘领地’还在继续缩小。有些中医院,它的中医药特色为主的附属医院,不得不‘组合’了很多西医的比例,中医药特色却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这并不是特例,而是中医药医院的普遍现象。”
在湖南省卫生厅厅长张健委员看来,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并不完全一致,不应只用西医的标准衡量中医,把适用于西医的标准“安置”在中医上。“中医更多的讲究的是身体内部的和谐与调理;西医更多是‘对抗’,如消炎等。又比如扎银针,为什么扎针有疗效,讲不出啥道理,但它就是有效。此外,中医讲究的是个性化。现在,西医界也开始重视个体差异,提出个性化医疗的方向。中西医要结合更要并重,它们各有所长,不应互相排斥。我还在想,怎样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医药走出国门,发扬光大。”
王承德建议,改变和取消束缚中医发展的条规、文件、政策,制定好的标准,特别是审查标准。给予中医药发展政策上的宽松环境。同时,在研发等方面的资金分配上,也能为中医研究与发展做出更多投入,改变中医投入不足西医投入1/10的现状。
标签阅读: 中医药,中医,青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