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中国科研论文在现金激励制度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快速上升。但以金钱作为科研事业的驱动力难逃争议。国外学者对这一做法嗤之以鼻:如果科研是对真理的探求,应当和私欲撇清关系。
不久前四川农业大学一篇在顶级期刊《Cell》发表的论文获得了1350万的重金奖赏,让学界和公众再度将目光聚焦于科研奖励多寡与是非这一话题。那么,“有奖科研”具体是怎么进行的?具体金额是多少?现金奖励对学术发展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高校间“贫富悬殊”
2017年7月4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全薇(Wei Quan)、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陈必坤(Bikun Chen)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信息研究学院博士生舒非(Fei Shu)共同在论文预印本平台arXiv上发表了论文《发文赚钱还是忍受穷困:中国科研界论文奖金制度调查报告(1999-2016)》(“Publish or impoverish: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monetary reward system of science in China (1999-2016)”)。他们从中国1200多所大学中挑选了100所样本大学,统计了这些高校对发表在8份高IF期刊上的论文所做出的金钱奖励。
研究人员将高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985院校(39所),第二类是211(73所),剩下其他学校都是第三类(1124所),三类院校在获得的预算上就有巨大差别。
三类大学预算总额比较显示,985和211院校的数量只有三类高校的1/10,但得到财政预算确是普通高校总额的10倍。从2002年到2015年,985和211院校的年均预算从2386万美元增加到1.135亿美元,而普通大学的平均预算仅仅从89万美元增加到927万美元。
科研奖励标准千差万别
从这1200多所高校中,研究人员抽取了100所样本院校来做进一步研究。其中包括25所“985”高校(一等),33所“211”高校(二等)及42所其他高校(三等)。这100所样本高校总共有168种论文奖金制度,其中浙江大学就拥有多达5种的不同政策,大致能分为四类:
JCR奖励制:根据期刊在每年JCR的排名和分区进行奖励。
JIF奖励制: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IF)进行奖励;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JIF)越高,奖金数额越大。
单一奖励制:只要文章发在SCI期刊上,都有相同的奖励。
引用次数奖励制:根据论文引用量进行奖励。
在1999年,高校还都只有单一奖励制,即只要发SCI就给一样的钱;但到了2000年,一半高校就开始看期刊影响因子了;直到2008年,四种制度全部出现。
一篇《Nature》奖励6.3万美元?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各高校对于《Nature》和《Science》的评价最高,都给出了最高奖励,远超其他期刊。不过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普通高校对《Nature》和《Science》论文的悬赏高达6.3万美元,远超985、211院校。
这也就意味着,普通高校正通过重金悬赏的办法,鼓励研究人员发表更高水准的论文,从以前对论文数量的要求逐渐转移到了论文质量上。
科研奖励是国际主流吗?
重金奖励无疑对科研是一种推动,但其并没有成为国际主流。中国高校对于科研奖励的慷慨程度在全球高居榜首,紧排其后的是两个海湾国家——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
用论文挣钱是“人间正道”吗?
毋庸置疑,科研奖金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它对中国科研界产生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在科研奖金制度之下,发表论文不再仅仅是为荣誉而战,而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有国外的记者戏称,奖金制度无疑传达出了一种“短期利益至上的商业精神”。研究者则指出,论文奖金终究只是身外之物:“它是来自外部的动力,而非发自内心的渴望……它让发表论文的目的变成了挣钱,而不是为了传播科学知识,更不是为了让自己的成果得到学界的认可。”调查报告中提到了黑龙江大学一位高姓教授的例子:该教授在一本名为《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的刊物上发表了279篇论文,以此获得了黑龙江大学2004~2009年间所发论文奖金总额的一半以上。可是高教授在这五年间做出的唯一成果就是在实验室里发现了一种新的晶体结构。他自始至终都围绕着同一个东西在同一个期刊上发表论文,为的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奖金”。比起进行一项不太能获奖的长期研究,高教授的做法显然更经济实惠。不仅如此,诸如抄袭论文、虚报成果、代笔、假论文等等学术欺诈在中国日益嚣张。为了达到目的罔顾论文质量,这是高额奖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
当然,研究者还肯定了奖金制度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有效推动作用,以及为中国科研群体带来的巨大福利:“中国大学教师年收入的平均水平约为8600美元,新上任的年轻教职工年收入则仅有3100美元。对于这样一个‘低收入’群体来说,‘按篇计价’且数目丰厚的奖金制度极具吸引力。试想一下,发表一篇JASIST就相当于获得了一整年的工资。而对于低年资的高校教职工来说,一篇《自然》可以抵得上同行们20年的血汗钱。”
但总体来说,中国的科研奖金制度尽管问题重重,但仍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着:985和211高校逐渐将重心从论文数量转移到了论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