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s)在很多行业早已泛泛而谈,但在医疗这个领域,由于大量的公立医院存在壁垒,使得绝大部分“人才”只能在“狭小”(譬如本院或医学院系统)的空间中腾挪转移。而且非公医疗生存空间极其恶劣,简直可以拿地球和火星来比拟,在地球上要风有风,要雨有雨,而到了火星,一片荒凉,而且没有宇航服的情况下几乎没有生存空间。所以,虽然很多医院有人力资源部,但离其他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相差甚远。
如果说选、育、用、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早期方法,那么可以说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连这些都岌岌可危。当然不能一棍子把所有公立医院抹黑,可以很明显看的出大型医学院附属三级医院比普通三级医院强,大城市的公立医院比地级市的强。原因也很简单,人才都往“上”跑,不愿去“低端”医疗机构,造成的结果就是患者也是如此用脚投票的,集中在核心的几个大医院就诊。
那么现在提倡的分级诊疗呢?这全然和人力资源管理背道而驰,在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下,人才“被安排”在某些医疗机构,没有竞争,人员能力的提升动力就会减弱,甚至在服务价格限定的情况下,当然是做的越少投入产出比越高。而且因为“被安排”,所以和其他优势医院的人才发展无法竞争,最后还是回到要么不做医生,要做就得去大医院的情况。
有人提醒说已经开始更好地规培医生了,可能彼此间能力的差距会缩小。就像神雕侠侣一书中所说,当少年杨过上山学艺时,他师傅只传他口诀,并没有实际操作,那么在和别人打架中,靠口诀是不能获胜的。规培现状也是如此,上课、考试是主流,操作机会少之又少,那么这样培养出来的医生算“合格”的吗?
欣喜的是国家也开始倡导医生自由执业,在***群里对于这个问题也是吵的热火朝天。如果从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角度看,到不失为一种突破公立医院限制的方法。因为医疗行业无需走其他行业的老路,直接从成本时代迈入资本时代。
成本时代,医院把医生当成成本计算,国内医务人员的薪资占医院总收入平均30%,远低于国外60%-70%的水平。而且院领导每年还得为来年给这些人加薪发愁,怎么办?绩效考核。从各种方面“限制”医疗行为。原因就是该行业买单的是医疗保险。当医务人员使用非医保类产品也开始被限制后,医疗行为变得“廉价”了。一个患者的一级护理在某些医院一天只能收14元,请问现在保姆一小时多少钱?医务人员劳动力严重被低估。
资本时代,医生走出公立医院,开始寻求自我发展空间,首先从定价开始,如果大家翻阅下非公医院的一些价目表,很多人会瞪目结舌,不止翻一倍两倍,有些是十倍于公立医院的价格,那么按小时按天的医务人员价值开始被体现。当然老百姓也不是傻瓜,开始思考选择怎么样的非公医疗机构、自由执业医生才是更安心、更好的。
这时的自由执业医生也会思考提供什么样的医疗服务是性价比更高的。譬如张强医生,血管外科手术那么多,作为一位自己可以说了算的医生而言,没有必要像公立医院那样,什么血管外科手术都做,譬如主动脉类的手术,风险高,难度大。而像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就相对风险小,技术难度低。因此在他们的手术单中,大隐静脉的手术占比就非常高。
同时,他们会加强其他服务水平,譬如一位患者在门诊和医生商讨时间不低于20分钟,这在公立医院难以想象,类似贴心的服务项目很多。这些汇总起来收费当然不菲,而以现在张强医生的***微博留言来看,他们的手术量还是很可观的。像张强医生这样的医生集团在近几年发展很快很多,宋冬雷的神经外科集团、龚晓明等的妇儿集团等等,他们的价值现在还不能和那些综合性医院比拟,但从人均水平来看,医生集团正逐步让医生从成本变成资本。
未来而言,或许还是无法直接打破公立医院的壁垒,但如果越来越多的医生走出来,开始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更合适的位置,那么整个医疗行业的天平将出现偏移,公立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医务人员得到基本的收入;当为患者提供更好更有价值服务时,才能通过市场竞争,体现医务人员的资本效应。那个时候,医生比院长挣得多是正常的。
标签阅读: 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