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中医,中药,健康,养生
源于《易经》, 阴阳互根
左归丸和右归丸是两首源远流长的经典名方,记载于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阵》之中,是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阴阳互根” “阴阳互济”理论的体现和发挥。
左肾为肾,属水主阴,右肾为命门,属火主阳。张景岳将补肾阴的方药定名为左归丸,寓意使阴精得归其原,将补肾阳的方药定名为右归丸,寓意使元阳(命火)归其原。
张景岳是温补派医家的重要标志性人物,他对阴阳的认识虽从《内经》一脉相承,但其思想的源流还在于《易经》,他认为“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从“医易同源”“太极分两仪,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认识阴阳。他重视补益脾肾,针对阳虚久病及阴、阴虚久病及阳造成阴阳俱虚的肾虚病,在补阳名方肾气丸、补阴名方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化裁,创制出了补而不泻的左归丸、右归丸两方。
为什么将补肾阴者命名为左归丸,补肾阳者为右归丸呢?因为阴阳学说认为,左为阴,右为阳;中医理论认为,左肾为肾,属水主阴,右肾为命门,属火主阳。张景岳将补肾阴的方药定名为左归丸,寓意使阴精得归其原,将补肾阳的方药定名为右归丸,寓意使元阳(命火)归其原。
肾阴和肾阳在人体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以维持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这一平衡状态若遭到破坏,肾的阴阳失调则形成病理变化。肾阴虚少,阳气就相对亢盛,就是我们常说的阴虚火旺,可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梦交等症状;肾阳虚衰,温煦和生化的功能不足,则表现为精神疲惫、腰膝酸痛、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冷不孕。
张景岳认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因此在补阳剂右归丸中配用补阴药,谓之“扶阳以配阴”,在补阴剂左归丸中配以补阳药,谓之“育阴以涵阳”。
肾虚,中医,中药,健康,养生
周恩超,医学博士,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副主任,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擅长中医药诊治肾系病证。
左归右归,功效各异
经过上文的说解,我们都知道了左归丸可补肾阴、右归丸可补肾阳。那么具体有什么功效呢?先来看看两方各有哪些药物吧。
左归丸由以下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
肾虚,中医,中药,健康,养生
右归丸由以下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
肾虚,中医,中药,健康,养生
左归丸、右归丸化裁于张仲景肾气丸、钱乙六味地黄丸一系。明代医家薛己常用肾气丸作益火之剂,用六味地黄丸作壮水之剂,独得其妙。张景岳认为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都用茯苓、泽泻渗利太过,削弱了补益的力量,故进行了增删。
改过之后,两方均以熟地黄为君,左归丸主治真阴肾水不足,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三味,化裁于肾气丸、六味地黄丸,以熟地黄补五脏;佐以菟丝子、枸杞子滋阴填精,又可助阳,鹿角胶性温助阳、益血气填精髓,体现阴阳俱用、阳中求阴之意,龟板胶性纯阴,退阴虚劳热,与鹿角胶相配,合一阴一阳之道;川牛膝为使,既引药下行入肾,又引火下降,有辅助之效。全方滋阴补肾,主治肾精不足,症见腰酸腿软、遗精滑泻、自汗盗汗、口燥咽干、舌光少苔、脉细或数。如兼有湿热者,则不完全对证,当用知柏地黄丸之类。
右归丸主治肾阳(元阳)不足,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六味药与左归丸相同,体现阴阳同根互生的特性,另用肉桂、附子、杜仲、当归四味辅助,其中肉桂、附子起温补命门、引火归原之效;杜仲阳中有阴,其功入肾,强筋骨,善治腰膝酸痛; 当归阴中有阳,为血中气药,亦能养血;当归、杜仲相伍,又寓含阴阳平衡之义。全方补肾阳、益精血。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症见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衰无子、大便不实、小便自遗、下肢浮肿、舌淡、苔薄白、脉沉迟。对于阴液不足,而无阳虚者,并不适用,如肾阳虚兼有其他病理因素如湿热、瘀血者,使用右归丸效果也受影响,当另求他法。
对证下药,贵在坚持
左归丸侧重填精补血,适用于肾阴虚证,而右归丸侧重温肾壮阳,适用于肾阳虚证。药虽好,对证才能安全、有效。并非见到阴虚就用左归丸,阳虚即用右归丸,必须辨析明确,如肾阴虚无其他兼夹病证者使用才妥帖,如见到舌苔腻(白腻或黄腻),表明体内有湿浊、湿热,则不宜应用;肾阳虚兼有水湿明显的,如面睑、肢体浮肿者,单用右归丸也不合适,当配合利湿消肿之品才能获效;如见有瘀血证候者,单用左归丸或右归丸则难以奏效。
笔者不主张大家自行购买左归丸、右归丸作为保健药品长期服用,如需使用应在中医师指导下分清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对证下药,坚持服用一段时间,方可取得疗效。如果药不对证,则有害无益。当然,丸者,缓也,作用相对较为温和缓慢,即使辨证准确,一般也要2周~4周后才见效。但如果服药2个月~3个月后未见改善,甚至症状加重者,则必须及时停药,请中医师详细辨证。如果病情比较重,则可采用汤剂治疗,起效比丸剂要快。
肾虚,中医,中药,健康,养生
本文来源:,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