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搬别人的养生经验靠谱吗?
工作两年后,小可发现自己比大学时胖了8斤,不仅爬个坡都直喘气,还时常觉得浑身没劲。终于意识到“身体是革命本钱”的她,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了90后养生大军的一员。
在网上看了无数人的经验分享后,小可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养生“规定动作”:
起床后喝一杯加蜂蜜的温开水;
一周至少三天早饭是杂粮粥;
每天三勺黑芝麻核桃粉;
咖啡喝的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红枣枸杞茶;
睡前喝一杯牛奶;
……
可以说,照搬别人经验的小可,几乎是以一种“试试也无妨”的心态在自己的身上做着养生实验。但是,对别人有效的方法,一定也适合你吗?
我们不如先从什么是养生谈起。
02
养生就是不生病的智慧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公布影响人类健康和长寿的四个要素:
一是遗传因素,占15%;
二是医疗条件,占8%;
三是环境因素,占17%;
四是生活因素,占60%。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国学养生首倡者张其成认为,养生就是养成一种适合自己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养生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必须跟自己的阴阳体质、身体情况和病理状况相结合。
何谓健康?就是阴阳中和。这一概念来源于《黄帝内经》的养生总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贯通医学与哲学的经典,《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中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但其中真正讲治病的方子只有13个,它的主旨是“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就是教人怎样不生病。
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再加上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身体早已处于亚健康状态,但是他们大多没有引起重视,直到身体出现病痛,才开始考虑养生的问题,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实在不可取。
而上文中的小可,她虽然较早地意识到了养生的重要性,但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没有“对症下药”,就像早上起来喝蜂蜜水并不有助于肠道蠕动,反而会让血糖快速升高;二是将食补当做养生的全部。
《黄帝内经》的养生大道
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养生方法包含四个方面:
一是饮食;
二是起居;
三是运动;
四是精神,也叫情志。
可以看到,食补只是饮食的一小部分内容,而饮食也只是养生中最基础的一环。相比来说,最重要却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精神方面的养生。
根据相关研究,人类疾病除了急性传染病,绝大部分,可以说60%到95%都跟心理压抑有关。这与《黄帝内经》所倡导的“以神为主,形与神聚”相一致。所以,修心养神是养生的主宰,是最重要的。
这种修心养神,狭义上来说是调整心理,广义上来说则是调节“精气神”。
古话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精气神是构成生命的的三个要素。养生就是要保护好我们的“精气神”。
因此,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
“气”,是“精”和“神”的一个桥梁。养精,就是通过练气来养;养神,那也可以通过练气来达到。
张其成教授每天5点多起床后便打坐,然后再做一套他结合儒道禅医等中华传统养生功法整理的精气神养生功——易道功。
见过张其成教授的人,无不羡慕他的精气神十足。他说自己的心态还是20多岁,测过骨龄也非常年轻,他把功劳归于自己按照《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法生活,“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张其成教授说,养生的目的是为了幸福,是为了健康、快乐、智慧地生活。而在喜马拉雅《张其成讲黄帝内经》里分享自己几十年的研究心得和养生经验,也是一件让他非常快乐的事。
本文来源:,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