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聚焦医改 » 正文

黎介寿:无大爱不能成大医

发布时间: 2020-04-15 01:35:48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让医生在为患者看病时,担心他们自身的安全,同时,医生职业压力大,收入标准低,使得很多医生发誓不让自己的后代再做医生,那今后是否就没有医生了呢?  医生不能消失也不会消失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让医生在为患者看病时,担心他们自身的安全,同时,医生职业压力大,收入标准低,使得很多医生发誓不让自己的后代再做医生,那今后是否就没有医生了呢?

  医生不能消失也不会消失

  在8月16日举行的中国医院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普外科专家、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黎介寿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

  “我看这种情况会好转,因为医生这个职业是人类不可少的,从前有一句老话,不为良相就为良医。良相能为人类造成一个很好的生存条件,良医具体来讲就是与每一个人的生死有关系。一个人的一生脱离不了医生,所以医生不可能消失也不能消失,现在有人不愿意学医是由现在社会现象造成的。”

  为什么以前的人愿意学医?黎介寿院士介绍,那时候学医的人更多是看到医生对自己的家庭、自己的长辈的重要性,而他自己的学生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是有志向,受长辈和父母的影响;第二类学生是看到了医生紧缺的状况,觉得自己一定要学医;第三类学生是觉得医生这个职业比较稳定。

  一些学医的人也认为,医生可以解决患者的痛苦,是受人尊敬的职业,所以今后还是有人会继续学医。

  “特别是当我们的社会进入和谐阶段,人与人之间很亲近,医生希望把病人的病治好,减少病人的痛苦,医生跟病人之间没有矛盾,就会有更多的人学医。”黎介寿院士说。

  谈到他当初学医的缘由,他说:“我高考的时候没钱,只有学医这条路不要学费,还提供住宿费,所以当时我只能学医。我哥哥是医生,我也受了我哥哥的影响,我哥哥受我父亲的影响——我父亲四十多岁就因心脏病去世了,所以他希望他的后辈能学医,我哥哥学医是第一种,我学医是第三种。”

  学医决心、耐心、爱心缺一不可

  有一个传奇家庭,走出了三位院士。大哥是著名烧伤外科专家,亲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烧伤病房,人们尊他为中国烧伤学界的泰斗;二哥被人称作中国肠外瘘治疗的鼻祖,他是亚洲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开拓者;老三所开创的中国肾脏病学,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身为这个医界传奇家庭二哥的黎介寿,对于怎样才能成为好医生、怎样才能学好医术最有发言权。他说,学医不是只有决心就行的,学医要同时具备决心和爱心,医生给人治病,除了需要技术,还需要对患者有爱心,才能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正如中国的一句老话:无大爱不能成大医。

  当医生有了决心和爱心之后,还需要耐心,黎介寿院士说:“医学在不断发展,医生白天要出诊,晚上还要读书、评职称、写文章、要课题,医学要活到老学到老,不学是不行的,不学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学医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

39健康网(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