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
传承数千年,经历不同的发展时期
饱经沧桑、风雨,走到了如今
不少人都说“中医博大精深,学习中医太难了”
我们可以学习国医大师们的学习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的更高。
关幼波:国医大师,主任师医,教授。曾任全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分会理事、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父亲医术高超,并非开口《内》、《难》,闭口《金匮》、《伤寒》,而是重视医理与病理的结合,在基本功上严格要求。
诸如《雷公药性赋》、《汤头歌》、《濒湖脉学》等,都要求熟背,对于《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则以实用为准选学精读,要求明其理、知其要、融会贯通。
比较重视的是叶天士的《温热论》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另外,也重视朱震亨的《丹溪心法》,李东垣的《脾胃论》,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唐宗川的《血证论》等。
父亲常说:“医者理也,认清医理才能治好病。”所以,在学习 经典医籍时绝不要求死记硬背,在临床应用时绝不要求生搬硬套,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实践中加深记忆。”
周筱斋: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主攻内科,兼事妇科,所诊之病多双时证大病为主,曾多次遇疫病流行,活人无数。晚年在诊治慢性难症方面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除在学塾读书兼读医籍外,复习《素灵类篡》、《张氏类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药性赋》、“汤头歌诀》,参阅《医方集解》、《医学心悟》、《三家医案》、《临证指南》、《名医类案》等。
因医籍古文深奥,每遇疑难,穷思苦索仍难彻解时,则不耻请教于里中精于中医学而不以医为业者,求其指导,诚恳倾听,反复研磨,以期必得。
每值炎暑,蚊蚋雷鸣,则秉烛危坐帐中,或起而环步室内,甚至达旦鸡鸣,攻读不辍。因而备受族叔指责,恐次日有误所负工作。如此历三易寒暑,每将日间过目之时医对危重病人所处方案,默志背临,静观效应,得见具捷效而病起者窃狂喜,有若身受。
由此学有进益。遏亲友中有小疾,『为之诊治,遇危重火病,多医会诊时,亦自动旁听,心议自己见解,静观投剎结果,一一志之,以最后结沦评其得失。把中医学着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传统贯彻到实践。二十二岁时,受聘“济生会”施医之席,设案开诊。
兹后,又循当局颁布之中医师条例,取得法定中医师资格。该时,适遭反动政府拒绝把中医纳入医学教育规程的申清并钯图消灭中医之逆境,全国中医群情激愤。
当时乡先辈陈公君谋任如皋县中医公会会长期间,曾指出应将全县各区中医组织起来,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佩”(诚为远见,及今思此,仍为服膺之言)。乃响应组织如皋县中医公会马塘分会,被选为主席。”
本文来源:,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