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26日,来诺木洪已经四天了。每天穿梭于田间地头,倾听枸农们的枸杞故事,了解枸杞在诺木洪的前世今生。
老徐是一名枸杞种植户,今年从农场场部承包了70亩的种植地。53岁的他说起眼前的红枸杞,更多的是摇头和抱怨。
老徐在种植园内
来自宁夏中卫的采摘工人
他是五年前从老家青海民和来到这里的,当时枸杞产业正处于蓬勃的发展时期,枸杞价格连年上涨,导致种植面积也是迅猛扩大,土地承包租金年年攀升。火热的行情,诱惑的不仅是他一个人来了,还将老家的弟弟弟媳以及儿子儿媳全部拉拢过来,开启了他们一大家子关于和枸杞的财富故事。
但花无百日红,火热的市场行情并没有持续多久。据他讲自打前年开始,枸杞价格一路下滑,尤以今年最为严重,路边的餐饮商店关门歇业的很多,酒店宾馆也是楼空人稀。
在诺木洪,枸杞园里种植的枸杞品种大概有以下几类:一号、五号、七号和九号。这些都是在农场科研所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下,进行优化改良的新品种,果实产量高,颗粒肥大,肉厚味甜。从小树苗栽种到果树挂果摘果,一般只需要一年时间,第三年第四年便是结果的最繁盛时期。因此现在的农户栽种的都是新品种树型,尤其是5号和7号果树。
老徐的种植地里栽种的就是七号果树,而且喜获大丰收。但他却用焦虑的声音,滔滔不绝的讲述他现在的困难处境。
来自宁夏中卫的采摘工人
他雇佣的采摘工人是来自宁夏中卫海原的农民工,有50多号人。薪酬是计件的,即工人采摘的鲜果,每斤按1.5元的价格给采摘工计酬发日薪。海原人马宏中今天摘了110斤鲜果,得到的报酬是165元。之后老徐将鲜果晾晒,八成干后能得到24斤左右的干果(四到五斤鲜果晒一斤干果),而今年这样的干果,来老徐地头收购的采购商给的价格是12元/斤左右。
据此计算,老徐的干果光是人工采摘成本就是每斤6-7元,再加上除草、施肥、晾晒、转运、承包费等杂项支出,与每斤12元左右的市场价相比,亏损很大。
市场是残酷的,根本不会以种植户的利益意志而改变;采购商是精明的,根本不会冒着风险去高价收购屯积已滞销的枸杞;种植户是无奈又消极的,根本不会不赚钱而瞎忙活的。
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幕痛心又无奈的景象:许多的种植园内红艳艳的枸杞随风摇摆,香甜熟透,却并没有采摘的主人。究其原因——与其采摘后继续亏本卖出,不如不摘,省得还要掏人工费,还要操心劳累。
产量丰收却并没有带来经济增收,在这样残酷的市场行情下,像老徐这样还能有钱折腾一下,赌一把后期好行情的种植户,也都在挖空心思,为了让枸杞卖个好价钱而做文章做手脚,从而进一步的把这个产业推向深渊。
做法一:使用大量化肥农药达到抑制病虫害、催长果树结果的目地,但不可避免的导致品质降低,农残吓人;
做法二:为了果品颜色更鲜红、更好看,无节制的添加亚钠,没达到养生的效果却有伤害身体的后患;
做法三:为了省钱和加快凉晒过程而大量使用工业碱脱去果表皮脂。
面对如此怪异而又混乱的产业市场,我们该作何感想?我们该怎么办?
我想责怪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平的,没有意义的。代表消费者的采购商需要的是外观更好看,价格更便宜的物美还要价廉的产品;广大的农民种植户则希望收获的产量更大,卖出的价格更高,节省的费用更多。
当这种利益矛盾无法调和之时,便是市场乱象丛生之日!
在此,我不得不为处于产业链底层的广大种植户说句话,遭遇现在这样的残酷市场,他们是无辜的,不幸的,更是被逼无奈的!试想一下,如果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不苛求品相更好看,价格更便宜,他们用得着费钱又费力的大量使用保鲜保好看又不生虫的化学剂吗?如果产业发展初期就开始具有强有力的品质行政监管和产地品牌打造,会有现在的惨淡行业吗?在市场行情高歌猛进时,相关各方都利益均沾;但现在行情低迷下挫时,因为农业产业自身周期长、市场反应滞后的原因,只有产业链底层的广大种植户独自承受多方酿成的苦果。
老徐给工人计量称秤
休息之余与工人盘算合计当下该怎么办
老徐曾诚恳的说道,"如果大家都别低价竞争,都别掺假使坏,能够给我们一个合理的劳动所得,我们用得着做那些昧良心的事吗?眼看着使坏的东西卖走了,我们也心急,只能跟着大伙走。"
环顾广大的农村地区,这种现象仅仅是枸杞产业的病态吗?
不是!几乎所有的农业产业或多或少、过去或现在,都曾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产业的悲喜剧:起初的农产品打着健康、绿色、有功效的旗号,价格节节走高,之后便是不出意外的假货、烂货、毒货横行,产业一落千丈。剧本都是如出一辙,起初的繁华蒙蔽了理性的双眼,催生了蛮干和违法。喧嚣过后只剩一地的鸡毛和狗血故事,还有几个坐在地头回忆荣光的憔悴老农。
本文来源:,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