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食 特 辑

中国美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它与世界各国烹饪相比,也有许多独特之处。
1、风味多样。地域广阔的中华民族,由于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的差异,自古以来,中华饮食上就形成了许多各不相同的菜系。就地方划分而言,有巴蜀、淮扬、齐鲁、粤闽四大菜系之分。
2、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调配饮食,是中国烹饪的主要特征。中国一直遵循按季节调味、配菜,冬则味醇浓厚,夏则清淡凉爽。冬多炖焖煨,夏多凉拌冷冻。各种菜蔬更是四时更替,适时而食。
3、食医结合。中国的烹饪技术,和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向来 就很重视"医食同源"、"药膳同功",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烹成各种美味的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与治的目的。药食同源即药与食物相同.《黄帝内经太素》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4、汤补。是中医学最常用的剂型,古称汤液,现称汤剂,民间则叫作汤药。汤在南方地区的餐桌上非常普遍,做法各异,其中以特色养生、绿色汤:汤饱宝为主要代表,其养生效果被大众所肯定。

菜易选精选食谱

红烧肉
材料:五花肉500g、生姜10g、冰糖6粒、八角2个、酱油、盐
做法:
1.准备食材。五花肉一块、姜一块、冰糖一小碗。
2.五花洗净切块(2厘米左右、方块),姜切片。
3.焯肉。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冷水下锅,倒入五花肉、适量的料酒。大火煮开后、撇去浮沫,捞出备用。
4.炒糖色。将炒锅微微烧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加入冰糖。小火煸炒。5.煸炒至冰糖全部融化,从锅底部开始往上冒黄色的小泡时即可。
6.将五花肉倒入锅内,转中火。快速翻炒。让每块五花肉都裹上糖色。
7.放入姜片继续翻炒。
8.加入适量的酱油,翻炒匀均后。倒入热水。接下来开始调味,放入适量的盐,八角。大火烧开后转温火炖制四十分钟左右。

豆角焖面
材料:扁豆、面条、葱、姜、蒜、五花肉、盐、老抽、白糖、料酒、大料、鸡粉、耗油
做法:
1.扁豆两头去筋,折成寸段,用水洗净。
2.葱切沫,蒜切沫,姜切沫。
3.将五花肉切片。
4.锅中下15克色拉油,大火将油烧至7成热,下大料2个,加五花肉片50克,继续煸炒,煸炒出香后下葱姜蒜各5克。
5.炒至肉色发白,下扁豆,大火炒1分钟。
6.加入料酒15克,加清水500克,下盐10克,老抽5克,生抽10克,白糖10克,鸡粉10克,耗油15克,大火烧开。
7.将切面均匀铺在豆角上面,转中火焖15分钟。
8.撒少许葱蒜沫拌匀,出锅。

清蒸鲈鱼
材料:鲈鱼、红椒一个、葱20g、姜10g、盐5g、胡椒粉5g、蒸鱼豉油30g
做法:
1.红椒洗净,去筋膜切椒丝
2.大葱切葱段,小葱切葱丝,姜切片
3.鲈鱼洗净后,将鱼背、鱼尾处各划一刀,鱼身下放几段大葱,把鱼架起来,鱼肚子和鱼身放几片姜,几块葱,撒盐、花椒粉腌一下
4.蒸锅加水,大火烧开,将腌好的鱼放入净盘,放锅中盖锅盖,大火蒸8分钟
5.开锅后用筷子插鱼最厚的地方,能插动即可出锅
6.鱼蒸好后码上葱丝、红椒丝
7.锅内下20克色拉油,大火将油烧至7成热(即油面有青烟大量上升时为7成热)
8.起锅将油浇在葱丝椒丝上
9.最后浇30克蒸鱼豉油

叫花子鸡
材料:嫩母鸡700克,瘦猪肉丁100克,猪网油400克,玻璃纸1张虾仁熟猪油各50克,水发香菇丁,熟火腿丁各25克,酒坛泥3000克,酱油500克。
做法:
1、用酱油,料酒,精盐将鸡腌1小时,丁香粒,八角粒研成末擦抹鸡身。
2、葱花,姜末,八角煸炒,加虾仁,猪肉丁,火腿丁,颠炒,烹入料酒,酱油,白糖,炒成馅料,填入鸡腹,猪网油紧包鸡身,荷叶包后再用玻璃纸,外面再包一层荷叶,用细麻绳扎成圆形。
3、酒坛泥碾成粉,加清水拌和将泥裹在鸡上约五分厚,再用包装纸包裹放入烤箱,熟时取出敲掉泥去荷叶,淋上香油即可 。

油爆大虾
材料:大虾300克,葱段1克,料酒15克,酱油25克,白糖25克,醋15克
做法:
1、 将虾剪去钳、须、脚,洗净,控干。
2、 炒锅内放入花生油,用旺火烧至八成热时,放入大虾,用勺不断推动,速炸5秒钟左右,用漏勺捞起,控油,待用。
3、 将炸油倒出,再将虾放回炒锅内,加入葱段、料酒、白糖、酱油,用旺火略炒,颠翻炒锅,烹入醋,出锅,即可。

木耳鸡汤
材料:鸡一只、黑木耳适量、山药1条、食盐适量、酱油少许、葱少许、姜少许、料酒适量、水适量、椒盐适量
做法:
1、将鸡清洗干净,放入炖锅中,加入清水到锅的最高水位线,加入适量
的料酒和葱姜,大火烧开,撇去浮末;
2、改小火炖1个小时,加入切块的山药和泡软的黑木耳,继续炖半个小
时,加盐调味,关火。
本文来源:,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