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前一碗汤,身体最健康,相信很多人听说过吧。今天小编就告诉大家如何科学煲汤。
1.选料要得当
用于制汤的原料,一般为动物性原料,如鸡、鸭、猪瘦肉、猪肘子、猪骨、火腿、板鸭、鱼类等,但必须鲜味足、异味小、血污少。这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琥珀酸、氨基酸、核苷酸等,家禽肉食中能溶解于水的含氮浸出物,包括肌凝蛋白质、肌酸、肌酐、尿素和氨基酸等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它们是汤中鲜味的主要来源。
2.食品要新鲜
这里所讲的鲜,是指鱼、畜禽杀死后不超过3~5小时,此时鱼或禽肉的各种酶使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为氨基酸、脂肪酸等人体易于吸收的物质,不但营养最丰富,味道也最好。
3.炊具要选择
制鲜汤以陈年瓦罐煨的效果最佳。瓦罐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黏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土,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其通气性、吸附性好,还具有传热均匀、散热缓慢等特点。煨制鲜汤时,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热能传递给内部原料,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水分子与食物的相互渗透,这种相互渗透的时间维持得越长,鲜香成分溢出得越多,煨出的汤的滋味就越鲜醇,所煨食品的质地就越酥烂。
4.火候要适当
煨汤的要诀是:旺火烧沸,小火慢煨。这样才能使食品内的蛋白质浸出物等鲜香物质尽可能地溶解出来,以便达到鲜醇味美的目的。只有文火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汤才能清澈,又浓醇。
5.配水要合理
水既是鲜香食品的溶剂,又是食品传热的介质。水温的变化、用量的多少,对汤的风味有着直接的影响。用水量一般是煨汤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同时应使食品与冷水共同受热,既不直接用沸水煨汤,也不要中途加冷水,以使食品中的营养物质缓慢地溢出,最终达到汤色清澈的效果。
6.搭配要适宜
许多食物之间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使营养素起到互补作用,即餐桌上的“黄金搭配”。例如,海带炖肉汤,酸性食品肉与碱性食品海带起“组合效应”,为了使汤的口味比较纯正,一般不用很多品种的动物食品同煨。
7.操作要精细
注意调味用料的投放顺序。特别注意熬汤时不宜先放盐,因盐具有渗透作用,会使原料中水分排出,蛋白质凝固,鲜味不足。一般地说,60℃~80℃的温度易使部分维生素被破坏,而煲汤使食物温度长时间维持在85℃~100℃。因此,若在汤中加蔬菜应随放随吃,以减少维生素C的破坏。汤中适量放入味精、香油、胡椒、姜、葱、蒜等调味品,使其别具特色,但注意用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汤的原味。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片面地认为鱼、鸡等原料熬的“精汤”最营养。实验证明,无论你熬多久,仍有营养成分留在“肉渣”中。只喝汤,不吃“肉渣”是不科学的。
看完这些,你学会了吗?过几天小编会介绍各类煲汤,让你成为煲汤高手。如果你觉得不错,给小编一个关注+留言+点赞+转发+收藏。
本文来源:,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