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养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的因素,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文化于一身,在世界养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以下几点是养生之精华,句句经典。
【1】不性急就不生病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何裕民:
中国有句谚语叫忙中出错。我们讲得极端一点,十次车祸九次是快。对于身体的健康更是如此,快是魔鬼。
有研究发现,女性癌症患者80%性子急,60%追求完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90%性子急,糖尿病患者60%以上性子急,甲状腺疾病患者90%以上性子急。可见,一个“快”字对我们健康构成了明显威胁。
很多人都是急脾气,我以前也特别急,可以同时干好几件事,而且总想尽快把事情干好,想快点知道结果,做事效率很高。但在20年前的一次体检中查出问题一大堆,血脂问题,血糖临界,血压问题等。我心想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于是我开始反思,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生活方式也决定健康。就算是一辆再名贵的车,如果把油门踩到底一直开,不出一两年肯定坏了,人也一样啊。
别跟我说你工作太忙了,告诉你,事情永远做不完,而且,你真的想做多一点,那你就要活得长一点,时间悠着点,你越悠着点,你越能发挥作用。
【2】不生气就不生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郝万山:
网上有句话说得好:“不作死就不会死”,真的,很多病都是自己作的,很多疾病都和生气有关,不生气就不生病。生气所导致的疾病,到底发病率有多高呢?据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90%的疾病都和精神压力有关。
情绪是人的本能,但各种负面情绪会经常影响到人的健康,所以很多人会有“治不好的胃病”、“伴随一生的咽炎”等。调控意识情绪本身就是一个养生常识,但可惜经常不被大家认识。
只要我们把控好情绪这个关,我们就可以不得病,不得大病,少得病,晚得病。所以我要和大家说,病由心起,魔由心生。不生气就不会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死。这也许很难做到,但至少是在脑子里有这根弦,能时刻提醒自己也是好的。
【3】不随意就不生病
解放军301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 薛长勇:
要想健康不生病,就要规律生活,别太随意。今天想喝酒,猛喝一番,明天不想吃早餐,又不吃,这样太随意的生活可不行。就像开车,路好,车也好,但一脚猛踹油门,车速达200迈;一脚又猛踩刹车,立马停下。车不舒服,人也不舒服。
好的习惯要养成是很不容易的,要坚持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不能今天我想起来了,去锻炼去,明天没时间了,就放下了。
【4】不闲着就不生病
原中央保健局局长 王敏清:
多活动,不贪图享受,保护自己的功能,才能健康长寿。我经常步行、坚持体力活动。平日,只要不赶时间、不提重物就不乘车,免费车也不坐;上楼,尽量不坐电梯。当然,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玩命,更不能以损害身体健康为代价。
人即便退休了,也不要闲下来。用则进,退则废,老年人要有事儿干、找事儿干。人的身体有很大的潜在能力,要不断用它,它才能好;如果不用,各方面的机能就会退化萎缩。
【5】不愁虑就不生病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朱南孙:
朱南孙坦言,女性养生的关键不在于吃多贵的补品,也不在于用多贵保养品,而是要开开心心,“总是多愁多虑,疾病就会跟着来,现在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癌比以前多,我看和现代人思虑多、压力大有关。”
“快乐的事情记住,不快乐的事情都忘掉”。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
【6】不乱补就不生病
著名中医施今墨之子 施小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服用各种中药或补品来养生抗衰老,认为吃了补药,就可以高枕无忧、万事大吉。有些有经济能力的人士,认为什么贵,什么珍稀,就一定是好的,于是千方百计搞来服用。
但事实上并非个人都需要进补,进补像给花浇水施肥,花不同法不同。且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当然也有个适度与否的问题。缺时自然需要补,但是补过了头,超过了“度”,就过犹不及了。同时补并不是简单地往身体里加,中医有时是以通为补的。
中医药养生抗衰老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保持心理健康、全面均衡饮食以及积极的锻炼等都非常重要,进补必须与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效果。
【7】不熬夜就不生病
国医大师 朱良春:
熬夜会对身体造成多种损害,最典型的就是易疲劳,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现在社会,有些人喜欢熬夜,则会导致肝胆不和,女性还会出现月经不调及乳房肿块等症。有些大学生喜欢晚上熬夜打游戏,睡到中午还不起床,更是严重影响了身体的气血阴阳平衡。
合理的作息时间应该是这样的:辰时得起,午时小憩,按时进食,亥时得眠。
【8】不贪吃就不生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君石:
我的饭量一直都比较小,从来不“贪吃”,所以几十年来体重波动一直没有超过5公斤。此外,我重在搭配食物,比如红烧肉,很多人怕油,不敢吃,但我照吃不误,只是注意当天别的高脂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另外多摄入一些蔬菜水果平衡一下。什么都吃,饮食多样化,这样就能很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与健康。什么都吃一些,什么都不多吃。
养生要诀:中医药学在与疾病和衰老的长期斗争中,找到了许多简便易行的延年益寿良方要诀。
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简便易行的长寿保健对策。
二、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养生,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三、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四、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肛门。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应时常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五、朝暮叩齿三百多,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养生法。中医学认为经常叩齿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气血,使局部经络畅通,延缓衰老。 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来回按摩腹部,包括腹壁、腹腔以及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中医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勤揉腹,即可以调整脾胃、通和气血、增补神元、敷养肾精、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伤之百症。 人
六、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中医认为,耳为肾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
七、消疲健美伸懒腰,血运畅通最为高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弛脊柱的自我锻炼。
八、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养神。
觉得不错,请转发点赞
本文来源:,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