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在各个公园,总能看到许多老人在运动,有的打太极,有的慢跑、散步、遛狗,还有的跟着音乐跳扇子舞。老人家的生活,真是各有各的精彩,老人家出门动一动,既怡情,又养生,是保持健康的好习惯。
运动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如果运动不恰当,却容易造成身体的损伤。因此老人家选择运动项目,保持合适的运动强度,就显得十分重要。

所谓“生命在于运动”,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家来说,如果能适当运动,还是能给身体带来很多益处。比如:
随着年纪增长,身体内的钙质会不断丢失,绝大部分老年人都有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适当运动可以强化骨骼密度,缓解钙质流失,减少骨折的发生。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周坚持适当运动,可以降低血糖,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和致死风险。
另外,运动对于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产生疲劳感改善晚上睡眠质量,都有一定帮助。

由于大多数老人家都有骨质疏松,不应选择对骨骼有过多压力的运动,否则越运动,导致疾病越多。在这里推荐是三种锻炼,比较适宜老人家来做:
①柔韧性锻炼
柔韧性锻炼指的是伸展、弯曲、转动等动作,比如伸伸懒腰、扩胸运动,柔和扭转脖子、踢腿等,这些动作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减少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的发生。
②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像散步、慢跑、节奏缓慢的舞蹈,都属于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这些运动能加强全身肌肉力量,减少骨质流失,造成运动损伤及发生意外状况的几率较少,适合老人家做。
③轻微的力量锻炼
力量锻炼主要包括自由举重、器械锻炼等。它不像前两项锻炼那样对大多老人家都适合。如果年龄在60岁左右,一贯体能较好,在轻松举起的前提下,可以做点哑铃锻炼。但如果是80岁的老人家,就不建议进行了。
小贴士:无论什么锻炼,一定要在身体能够接受,且不辛苦的前提下进行。否则身体容易负荷过重,没法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可能引发骨折或其他疾病。
所以老人家做运动时,首先不能选择剧烈的运动,上面推荐的三类锻炼是较好的参考。
运动之后,也要留意身体反馈的信号,如果感到过于疲劳,就应该减低运动强度、减少运动量,避免身体“过载”。这说到底,也就是一个“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