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梁的陶弘景说得好:“富贵荣华皆小可,于身性命天来大。”从古至今,上至万乘至尊的帝王将相,下到温饱难保的贩夫走卒,无不把“健康、平安、快乐”这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为人生最重要的追求目标。显然,健康人生、智慧人生、快乐人生也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美好祈愿与最高的追求境界。当下流行一副对联:爱妻,爱子,爱家庭,不爱身体等于零;有钱,有权,有成功,没有健康一场空。横批:健康无价!是的,健康无价,这是现代人对健康重要意义最理性的共识,也是最贴切的诠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调查,当今社会,75%是亚健康,20%是病人,仅有5%是健康人。尤其在我国,国家卫计委2014年也发布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显示:我国每一百个15—69岁的人群中,仅有不足10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特别是慢性病防治素养较低。据统计,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率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目前我国慢性病高发已呈“井喷”态势。 这些数据让人触目惊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环境的污染、食品安全的忧患,生活的快节奏等等诸多有害人体健康的环境与生活方式正日益威胁、危害着人们,重视健康刻不容缓!
关于健康的重要意义,这里有个故事。话说从前有户人家,一日丈夫外出做工,妻子在家带孩子,料理着家务。门前却来了三位老人在踱步徘徊。这女人心地善良,想叫他三人进屋喝口热水,可男人不在家,又忌讳不敢邀请。中午丈夫干活回来说起此事。她丈夫也是热情好客的,立马到门外邀请三位老人进屋,可三老人却说:“我们一个功名,一个富贵,一个健康只能进去一个,不能同时进去。”丈夫说:“那就让功名进来吧。”妻子有异议说:“让富贵进来,有财富了不更好吗?”女儿反对道:“把健康请进来,全家健健康康比什么都重要!”最后决定请健康进屋。健康起身向她家走去,另外两人也站起身来,紧随其后。妻子吃惊地问功名和富贵:“我只邀请了健康。为什么两位也随同而来?”两位老者道:“健康走到什么地方我们就会陪伴他到什么地方,因为我们根本离不开他,如果你没请他进来,我们两个不论是谁进来,很快就会失去活力和生命,所以,我们在哪里都会和他在一起的!”这个故事足见健康对人生是何等重要。
然而,如何去促进和保障健康呢?归纳起来可分为六大基石:即一、均衡的饮食营养,二、充足优质的睡眠,三、平和乐观的心态,四、适量的有氧运动,五、良好的生活习惯,六、宜居环保的居住环境。危害和影响健康的也有六大因素:一、不良的七情六欲情绪,二、有害健康的垃圾食品,三、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四、耗神与劳作过度,五、不爱运动或运动不得法,六、居住或工作环境遭受污染。毫无疑问,这些因素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和影响着人的健康的。由此可见,健康养生是全方位的,不能去迷信某种功法或某样“灵丹妙药”有全能的神效,唯有把健康养生的意识融入贯穿到日常生活中的事事处处,时刻注重,才能促进和保障健康。
是的,道教养生更是全方位的,其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在日常中要加强“营养、保养、修养”的“三养”内涵实质修为,这就是所谓的“三分炼,七分养”的修行原则;道教养生是有针对性的,面对老中青中的病弱与健壮不同类别的受众,修炼上是有区分的。年老的、病弱的是“康复养生”,年轻的健壮的是“预防养生”。这两类特征如同治“未病”与“已病”之别,治“未病”是病灶基因在萌芽之前就防止消灭了,并还不断地去开源节流强化着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是实现健康“长治久安”、强本优化的积极治疗。而“已病”,则是人体机制机能已发生了“故障”了,才进行“灭火式”的应急治标,是被动的消极治疗。康复养生就是后者。康复养生,首先通过相关的修炼功法,日常养生的营养、保养的方法,对身体逐步地进行祛病、扶弱、复原的炼形强基阶段的修复后,方在不断修炼中长功而入道。预防养生的受众本来体魄健康,通过功法修炼全身经络打通后(体内经脉打通很快),经络气血运行逐步加强,采气、运化、炼炁直达性命双修的高境界。康复养生侧重于“导引炼形”的强体筑基动功修炼。预防养生重点是以“虚静炼性”的静功修为。道教修炼是法无定法,万法归宗的,要因人、因材、因地、因时辩证施教,方法上辩证修炼,结果都能殊途同归。这就好比大家都选定了去北京的目标,有的乘飞机、有的坐火车、有的自驾车、有的骑摩托车…各自交通工具不一样,起点与方位不同,而到达的终点却是一致的,只不过速度与过程有千差万别而已。
道教养生,用传统的说法叫“修行”、“修道”,其过程有着酸甜苦辣是肯定的,欲达到人生长生久视、延年益寿则非一日之功、一时之兴能实现的,道教养生,是贯穿终身的“持久战”,正所谓“道者,须臾不离也;可离者,非道也”。诚然,古人曾云:“知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欲实现长生久视,延年益寿这人生美好的愿望,足见“修道”是“路漫漫兮其修远”的,要用心、专心、恒心、苦心啊!张伯端在《悟真外篇》中也诫勉道:“大丹之法,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是以天意秘惜,不许轻传非人也。”说到这里,也讲一则故事。
《搜神记》中有这么一段今人看起来犯傻的故事:有一个人志于道,听说焦山中有老神仙出没,他就独自进入山中访道。结果他在山中转悠了七年之久,矢志不改地寻觅仙师。结果老天不负有心人,一个机会终于使他遇见了老君,他当即要拜师学道。但是,老君也并没马上传给他修真的方法。而是只给他一个大木钻,叮嘱他、让他用这个木头钻子去钻穿山洞前的一个大磨磐石。那个磐石足有五尺厚。老君对他说:“你如果把这块石头给钻穿了,你钻穿之日也就得道了。”那个人一听,二话不说,拿起木钻就去干了起来。他起早摸黑,一共勤苦地钻了四十年之久,那块石头终于被他钻穿了,好道者欣欣然想:师傅要来带我了。不想老君站在他面前,笑盈盈地说:“恭喜你,你已经得道了!”好道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脸茫然。老君提醒道:“你到这小溪边照照自己。”他水边一照,自己已年届七十,可容貌依然如当年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一样。这则故事,让我们从中悟到了什么呢?应该见智见仁,都有所得吧。
最后,借用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大道歌》作本文的结束语吧:
道不远,在心中,
物则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和气住,
气归元海寿无穷。
欲得身中神不出,
莫向灵台留一物,
物在身中神不清,
耗散精神损筋骨。
神驭气、气留形,
不须杂术自长生。
术则易知道难悟,
既然悟得不专行,
所以千人万人学,
毕竟终无一二成。
神若出,便收回,
神返身中气自归。
如此朝朝还暮暮,
自然赤子产真胎。
本文来源:,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