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南宋诗人苏泂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意思是说,烈日炎炎的酷暑就要过去了,秋凉即将粉墨登场。随着夏日暑气的逐渐减退,气温由此逐步降低,炎热的天气就要渐渐地向寒冷的冬天过渡了。自此早晚温差大,养生要提上日程,万不可违背自然规律,昼夜颠倒,否则身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导致百病丛生。
在民间,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就是告诉我们,处暑时节也就中午时分偏热一点,早晚会很凉快的
今天是8月23日,属于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意味着今年烈日炎炎的夏天就要过去了。在北方,金风送爽的天气将不日而来,而南方的“十八天地火”在持续一段时间后也会变得逐步凉爽起来。在《月令七十二集解》里对处暑作了这样的解释,“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意味着躲藏、终止;“暑”即暑气,顾名思义,处暑就是三伏酷暑天终于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从处暑日开始,天气将趋于凉爽,不过真正的秋凉还没到来。尽管早晚温度下降了不少,但白天的气温依然很高,昼夜24小时温差变化还是挺大的,然而那种酷热难当的暑天将一去不返了。
至此,我国大部分地区将随着处暑节气的来临,气温也将随之有所减弱,炎热的局面逐步由寒凉的天气取代。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跨度大,南北方的处暑节气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在北方,从处暑时节开始,气温将逐步走低;在南方,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尽管南撤了不少,不过还将处于主导地位。受其影响,“秋老虎”还要发威一段时间。
处暑有别于小暑和大暑,也有异于小寒与大寒。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处暑过后,随着绵绵秋雨的到来,人们会不知不觉地感受到寒意来袭,那种“寒蝉凄切”的感觉将油然而生。
既然处暑来临,秋凉开始,这意味着阳气渐减,阴气渐增,相应地人体阳气也将随之收敛。在凉爽的天气下,人们容易慵懒疲劳,早晨总想在床上多待会儿,白天也不喜欢多活动,或许这就是所谓“春困秋乏”中“秋乏”在作怪的吧。要想保持旺盛的精力,拥有充足的睡眠是不可少的,以往夏季晚睡的习性得改一改了,尽量晚上十点之前休息,要知道这比夏天多睡一小时的效果还要好。要确保早睡早起,中饭后适当午休一下,这有助于缓解“秋乏”。
秋天乍到,气温难免干燥,这时候滋阴润燥的食物可谓滋补佳品,能对身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鉴于此,要少进含有辣椒、花椒之类的辛辣烧烤食物,代之以清淡饮食为宜,像富含维生素的西红柿等;多吃海带等碱性食物,适度摄入含有蛋白质的食品,如乳类、豆类等;要少饮酒,少吃油腻的肉食,多饮水以补充水分,这样可对肺脏及呼吸道的湿润很有好处。
半月前“立秋”到了,再有半月“白露”将至,我是“处暑”,如今我来了,请朋友们多关注一下哈。
本文来源:,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