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到了,身体也会随之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特别是免疫力很容易低下,从而导致生病,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等。那么秋季养生一定要警惕,心静,则身需静,身静,则空间需静,人体空间上焦,中焦,下焦,外焦,是养生之门户,净洁的空间能使能量运行畅通,能提升内在治愈力,并平衡身心,恢复健康。
科学对待传统养生方术
我国古代养生理论和方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时代的限制,传统养生方术中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那么,该如何正确对待它们呢?科学的方法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剔除糟粕,吸收精华,这也是继承传统文化,获取养生知识的一个基本原则。需要提醒的是,近年来,随着回归自然和全球保健热的出现,一股崇古复古的潮流也随之而起。一些人利用人们追求养生长寿的美好愿望,披着科学的外衣,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到处兜售早已被扔进历史垃圾堆的封建糟粕和迷信巫术,干着图财害命的勾当。这些人往往以“某某家”、“某某王”自居,对此,应引起广大群众的高度警惕,特别是那些自称能包治百病的“神医”,更要谨防落入他们的圈套。
有病不能讳疾忌医
从某种意义上讲,疾病也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与生命同样古老,相伴相随。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也不可能一辈子不生病。迄今为止,世上还没有使人长生不老的仙方妙法或灵丹妙药。所谓养生,不过是通过调养自身的生生之气,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然而,一旦生病的话,就应当及时去找医生诊治,并听从医生的劝告和安排,信任放手,积极配合,切莫讳疾忌医,将小病养成大病。人命关天,健康无价。人们对时下的“养生热”要有冷静的思考,要始终把科学性放在首位,坚持上述“四项基本原则”,学习传统养生理念和方法,结合日渐成熟的医学科学力量,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因时因地因人施养
健康长寿并非一朝一夕或通过一功一法就能实现,我国历代养生学家都主张养生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针对各自不同的特点,审证求因,辨证施养,多种形式,全面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句养生民谚,我们在运用时就要讲究“三因制宜”。从时间上来讲,“春捂”主要在早春,一定要捂过“倒春寒”,等气候基本稳定之后才能渐次减衣;而“秋冻”则主要在仲秋,一旦进入晚秋,就应当及时添衣。地域方面,北方应延长“春捂”的时间,并缩短“秋冻”的时间,而南方则恰恰相反。就人体而论,上述内容只针对青壮年和无病之人,对老人、小孩和患者就不能一概而论,而需加强“春捂”,不可过早减衣;在晚秋时,则要尽快添衣,否则就容易生病。总之,养生除了讲求“天时、地利、人和”之外,还要进行辨证,若不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一个食疗方,大家都来吃,难免不出现问题。
现在正值秋天,养生更要多注意:
1多吃温食
要吃些温食。初秋时节,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
2多休息
熬夜加班、上网络或享受夜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熬夜会导致睡眠不足,造成免疫力的下降。因此该睡觉的时候要睡觉,该起床的时候就要起床,顺应人体的生理时钟,充分的睡眠和作息,才能保持身体的免疫力,对抗病毒!
3多喝水
可以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因此成人每天必须摄取大约2000~2500毫升的水分。
4多运动
每天至少做三十分钟的有氧运动,例如:步行、游泳或骑脚踏车等,拥有保持健康的身体,维持理想的体重,才能有充沛的活力对抗病毒喔!
5少辛多酸
少吃辛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物,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可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阳桃、柚子、柠檬、山楂等。
6少穿衣,牢记“春捂秋冻”
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因为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
7少喝酒
喝酒会严重的减弱各种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同时也会影响肝脏以及胰脏的机能。除了酒之外,烟、咖啡、毒品等,不但会降低人体免疫力,还对人体有害,因此拒绝与这些东西往来是上上之策。
8少油脂
吃东西太油,尤其摄取太多不良脂肪,会妨碍免疫的能力,使体内免疫细胞变得慵懒,而无法发挥功能。建议减少烹调用油量及高脂肪、高盐的摄取,尤其油炸的东西和肥肉尽量少吃。
“平衡膳食,辨证配膳”
秋季是最适合进补的季节。根据中医理论,秋季养阴,因而多吃一些补阴食物。
莲藕
丝藕清如雪,橱纱薄似空
藕既可当水果,又可作佳肴,生啖熟食两相宜。藕不论生熟,都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生藕性寒,甘凉入胃,可消瘀凉血、清烦热、止呕渴,适用于烦渴、酒醉、咳血、吐血等症。妇女产后忌食生冷,惟独不忌藕,就是因为藕有很好的消瘀作用。故民间有“新采嫩藕胜太医”之说。熟藕,其色由白变紫,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的功效,是一种很好的食补佳品。而用藕加工制成的藕粉,既富营养,又易于消化,有养血止血、调中开胃之功效,实为老幼体虚者理想的营养佳品。
蜂蜜
散似甘露,凝如割肪。冰鲜玉润,髓滑兰香
蜂蜜含有大量易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维生素及糖类,对于皮肤是绝佳的保养品,此外秋天多食用蜂蜜还可润肺去燥,由内养外。
红豆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红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红豆药用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病等。秋天吃红豆可以养生,这是因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进补需先调理脾胃,调理脾胃须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而红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体内的湿热之邪及时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同时红豆还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可以为秋冬进补奠定基础。
茄子
茄子,又称“茄”,别称“落苏”
立秋吃茄子最去火。茄子不仅是物美价廉的大众蔬菜,还是种食疗佳品。中医认为,茄子性凉、味甘,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宽肠理气等功能。所以在这个季节吃些茄子能降“火气”,除秋燥。
秋季还可以吃一些防燥不腻的食物,如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山药、扁豆、银耳、百合等,均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但要注意平衡膳食。多吃温、软、淡、素、鲜的食物,生津、润燥的新鲜蔬菜和时令水果,尽量避免凉、烫、硬、辣及油腻的食物,忌暴饮暴食,“饮食有养,贵在调配”。
本文来源:,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