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医改,被称为“世界性难题”,近年来我国正在用“中国式方法”破解这一难题。
船小好掉头。2012年起,我国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选择以县级公立医院为突破口,我市江宁医院和全国其他300多个县级公立医院一道,被列入首批试点。当年7月1日,改革序幕在该院正式拉开。
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全国推行改革的县级公立医院又增加了700多个,藉此,我市高淳、溧水、六合、浦口等四区医院也坐上了改革的“大巴车”。
南京医改究竟呈现出何种“表情”?历经两年改革的江宁医院到底改了啥?“看病贵、看病难”的局面有没得到缓解?江宁医院的做法是否可以在刚刚启动的四区进行“全复制”?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核心:卖药不再赚钱,医院收入渠道由“3”变“2”,破除“以药养医”顽疾 改什么?
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究竟要改什么?市卫生局副局长潘淮宁介绍,“取消药品加成”是一项重要内容。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收入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3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2个渠道。医院卖药不再赚钱,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以及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负担。
“无论是先期试点的江宁医院,还是今年5月才启动的高淳、溧水、六合、浦口四大区级医院,都是按照这样的路径来改革探索。”潘淮宁说。
江苏省卫生厅一负责人表示,县级医院是城市公立医院制度的精缩版,可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累经验;同时,如果县级医院能够实现95%的就诊率,将市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好,也能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
效果如何? “江宁探索”全解析
明天,是江宁医院实行改革的两周年。两年改革,让这里有哪些脱胎换骨的变化?
两年医改,政府投入1.8亿元,是改革前的4.5倍
【“解决看病难是卫生人的事,解决看病贵必须是政府的事,只有政府加大投入,医院的公益性才得以充分体现。”】
潘振平药费的大幅下降与张郁青收入的大幅上升,正是缘于2012年7月1日江宁医院启动的以“取消药品加成,调整补偿机制”为核心的改革。
当天,江宁医院宣布正式取消所有药品15%的加成,提高手术、中医、护理、床位等项目费用,同时减少大型检查费用。
记者了解到,2011年,江宁医院一年的总收入近4亿元,其中2亿元左右是药品收入,15%的药品加成取消后,意味着该院一年的经营收入一下少了3000多万元。
这3000多万元从何而来?
按照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意见,削掉的15%药品加成按照“721”补偿机制“填平”,即70%依靠调整医疗服务价格、20%靠政府加大投入、10%靠医院内部加强管理和强化服务来消化。按这一比例算,江宁区政府在这场改革中只需每年多补偿600万元左右即可,但事实并非如此。
“用健康梦方能托起中国梦;教育、卫生,是事关民生的两项重大工程,以前在教育上投入相对较多,现在到了给卫生还债的时候;少修一条路,可以解决老百姓看病的很多难题。”作为试点改革的排头兵,江宁医院院长丁政一开始心里并没有底,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这3句话让他吃了定心丸。
记者看到,两年来,区财政安排给江宁医院的保障性经费约1.8亿元(使用分配如图),而在2012年以前,江宁区政府每年的投入只有2000万元,一下子翻了4.5倍。
“医改最核心的目的是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如果说看病贵是卫生人的事,那么解决看病贵就是政府的事,梳理好这两层关系,改革就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丁政认为。
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12万元,患者核磁共振等待时间由7天降至1天
【“医院和医务人员是这场改革的主体,如果他们的积极性不被调动,这场改革的意义也就不大。”】
记者看到,江宁区两年投入的1.8亿元,六成以上用于医务人员的工资报酬。据介绍,与改革前相比,该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提至31%,增长13%,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2.5万元,收入上去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
“医院和医务人员是这场改革的主体,如果他们的积极性不被调动,这场改革的意义也就不大。”在潘淮宁看来,这一改革看起来是补偿机制的调整,其实是医院整体运行机制的改革,必须通过人事薪酬制度等各项改革,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日前也指出,破除以药补医,把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问题解决好,是考验公立医院改革成败的两个硬指标。
“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被调动,老百姓看病享受到的服务就会不一样。”潘淮宁的这句话在江宁医院有了生动注解——
“通过无假日门诊、延时服务、无预约等待等一系列服务提升,大大缩减了患者就医的等待时间。”丁政举例告诉记者,改革前,患者做核磁共振往往要等一周左右,现在是1天内必须做完,“其实核磁共振检查室的人员、机器并没有增加,以前10个人也许只有6个人在干活,另外4个人就闲着,效率很低,如今积极性被调动后,10个人被分成两组,不仅中午不休息,晚上加班至八九点也是‘家常便饭’。”
丁政表示,要想将患者留在区内,不去增加城市大医院的负担,还要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增强患者对医疗技术的信任。仅去年一年,该院就引进了1名博士后和7名博士,去年一年也建成了8个市级重点专科,南京医科大学重点学科1个,另有3个专科正在积极创建省级重点专科,同时还与北京、上海的几家国内知名大医院初步建立了远程会诊,并加入了省人民医院战略合作医院联盟,与鼓楼医院、省肿瘤医院建立了业务指导协作关系。
服务和医疗水平的提升,让该院的区外转诊率由改革前的30%降至9%。2013年,门急诊量达114.8万人次,增长33%;手术量1.42万人次,增长50%。医院门诊和住院满意度上升至99.2%,较改革前上升了6%,这一系列指标都创了历史新高。
三问 NO.1其他四区可照搬江宁做法吗?
取消所有药品15%加成;普通门诊费由3元提至10元;副主任医师西医诊察费由6元提至15元……按照江苏省物价局的指导价格,今年5月,高淳、溧水、六合、浦口四区医院全部执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这也意味着,改革在这四区正式拉开序幕。
四区可以直接照搬江宁的做法吗?
“江宁的财政投入不是我们所能比的,照搬他们的模式根本不可能。”一区级人民医院院长明确表示。
南京医院协会会长何忠正认为,财力能否得到充分保证,是决定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江宁医院改革经验可为其他四区借鉴,但不能照搬,“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两天内完成,如果财力有限,不妨放慢改革的步子。而从诊疗水平、基础建设、门急诊量看,四区医院总体运行情况都挺好的,他们可在大框架下探索更适合自身的路径。”
“钱多有钱多的改法,钱少有钱少的路径。”高淳区人民医院院长邱锋告诉记者,该院的改革除了常规动作,正重点探索新农合支付方式的改革。
NO.2 取消药品加成后,真能解决“看病贵”吗?
2012年起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最大的亮点便是推行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这真能解决“看病贵”的难题吗?
“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医药费用高的主要因素,不在于末端的这15%,而在于药企和中间环节。”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定价部门、招标部门、医院药事委员会面前,一家药企要在“同伴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排除以高额投入来“打通”这些环节。有的投入,甚至是药品出厂价的十几倍。而最终这些都是由患者埋单。
江苏省卫生厅一位负责人表示,药品加成取消后,医疗服务收费价格作了相应调整,有升有降中,患者不会有太多感觉,“应该说,此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医院补偿机制更为合理的回归,切断医院和药品的利益链后,通过制定符合医务人员工作特点的薪酬制度,可以解决此前医务人员的待遇与处方、检查挂钩的不合理,让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合理体现。”
NO. 3医务人员的薪酬提高了,就能服务好病人吗?
公益性、积极性,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着重体现的“两性”。“医务人员的劳动报酬提升后,就真的能服务好病人吗?”在采访中,何忠正如此反问。
何忠正告诉记者,在此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革中,为将更多的人才留在基层,激励更多的人才去基层服务,政府对基层卫生中心的工资收入进行了整体提升,但“大锅饭”式的分配让“懒汉现象”越来越严重,“多看与少看基本一个样,就没有多少人愿意看病了,大量的病人还是被推向了大医院。”何忠正提出,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医院在增加医务人员的劳动报酬时,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通过一定的收入差距,调动更多精英与骨干的积极性,让患者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从而将更多的患者留在区内。
记者在江宁医院看到,这里根据服务病人的数量和质量制定了严格的考核体系,尖端人才和核心骨干收入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超过了8万元。
专家观点 政府不单单是掏钱,需从政策、舆论引导等多方面帮助医院度过“阵痛期”
截至目前,我市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已全部揭幕。很多专家认为,政府能否投入到位是这场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院长冷明祥看来,药品零差率只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公立医院的改革涉及医院管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多方面。“当下,政府究竟投入多少并没有硬性规定,但政府应该尽职责尽可能地加大投入,同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通过舆论引导、有效监管,帮助医院度过改革的困难期。另外,在切段医院与药品的利益链时,也要采取必要措施切段药品与医务人员的利益链。”冷明祥表示,政府给公立医院输血虽是各国通行的治本之策。但是,财政输血不是免费午餐,更不能大吃大喝,否则老百姓就会抱怨,医院必须通过加强管理,用好政府投入的每一分钱。
标签阅读: 以药补医,鼓楼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