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聚焦医改,全国政协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的确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主体,但医生是主力,没有主力的支持,医改难以为继。
黄洁夫认为,推进医改,首先应明确两个前提:其一,医疗服务本质是个市场,市场在医疗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应当起重要作用;其二,政府的确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主体,但医生是主力,没有主力的支持,医改难以为继。
针对今年初颇受舆论关注的“黄牛炒号”乱象,黄洁夫指出,“黄牛炒号”并不是孤立的乱象,而是中国医改困境的一个缩影,不解决根本问题,孕育“黄牛”的土壤将长期存在。
黄洁夫说,“我们的医疗服务价格,还一直沿用的是十几年前的医疗服务价格”,“黄牛”能够炒高专家号的价格,恰恰从侧面反映了现有医疗体系的重大缺陷――也就是没有合理衡量医生的劳动价值;没有对医生的付出,给予相匹配的回报。
黄洁夫认为,建立合理的医生薪酬体系,让医生自由流动,才能调动医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医改方面做了探索,有些还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如安徽、江苏等省份。但获得公众和学界普遍认可的地方医改模式较少。2015年12月,央视曾报道福建省三明市医改取得的成果,但黄洁夫指出,“三明医改的确不错”,但其得益于当地的强势领导,能打破各部门间的利益藩篱。这种模式很难复制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黄洁夫认为,如果把医疗体系的各级医院比作一条河流,那么现在的医改,可以说大多只是在基层的下游河段徘徊;而医改若要见到实效,须要向处于上游河段的“大医院”开刀,才能让公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医改的好处。
据黄洁夫透露,他已将自己对医改的观察和建议形成提案,核心内容即是:打造一个公平、健康、有竞争的医疗环境,同时发挥医生的改革主力军作用。
标签阅读: